【膏肓俞二穴】
在四椎下。(明云。近五椎。)
兩旁各三寸。主無所不療。羸瘦虛損。夢中失精搖。從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從胛骨之裡去胛骨容側指許。 摩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於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百壯。多至五百。(明云。 百壯多至千壯。)
當覺下KT KT 然似流水之狀。亦當有所不出。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
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取穴灸之。
又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骨覆其穴。灸之無驗。此灸訖後。令人陽氣益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論曰、昔在和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能及。即此穴是也。
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追。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
無疾不愈。出千金外台。 灸膏肓功效。諸經例能言之。
而取穴則未也。
千金等方之外。莊綽論之最詳。然繁而無不能定於一。予嘗以意取之。
令病患兩手交在兩膊上。(灸時亦然。)
胛骨遂開。其穴立見。以手指摸索第四椎下兩旁各三寸。四肋三間之中間。按之酸疼是穴。灸至千百壯。少亦七七壯。當依千金立點立灸。坐點坐灸。臥點臥灸云。(若只合爪在兩膝頭中點穴。亦得。)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25950&pid=433545&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