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論桂枝湯麻黃湯的意義】
外感病分兩大原則,收斂與疏泄是也。
惡寒無汗脈緊、為收斂為病。
發熱汗出脈不緊,為疏泄為病。
收斂為病,用麻黃湯之法。
疏泄為病,用桂枝湯之法。
麻黃湯,發散本身衛氣之法,非散寒也。
桂枝湯,補益本身中氣降膽經以調榮衛之法,非散風也。
本書《脈法篇》有病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脈細,用生地當歸等填補陰液之藥,汗出感愈者;
有病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脈微,用溫補腎氣之藥,汗出感愈者。
《時病篇》有病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脈虛,服補中益氣丸而愈者,八珍丸而愈者。
裡氣和則榮衛和,榮衛和則寒熱罷也。
若果外感風寒是風寒入了人身為病,豈有將風寒補住,病反能愈之理?
他如外感於暑,脈虛惡寒發熱欲吐,以扁豆藿香為主藥。
扁豆乃補胃之藥,藿香乃降胃土之氣之藥。
若果是外來暑氣中入人身,而用扁豆藿香將暑補於胃土之中,降於胃氣之下。
此暑氣豈不深入胃中出不來乎?
暑者太陽直射地面的熱氣,人身膽經與心包經相火之氣也。
宇宙的暑氣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之下,則地面清涼,萬物得根。
人身的暑氣由胃氣之上降入胃氣之下,則肺氣清涼,命門生火。
暑病者,人身肺氣不能將人身心包經膽經的相火降入胃氣之下,本身的暑氣停留於胸中,與外來的暑氣接觸,肺氣不降,而相火停留,故發熱欲嘔,而成暑病。
藿香扁豆降之歸下,故暑熱病得愈。
肺主皮毛,皮毛主表。
暑熱傷肺氣,牽連榮衛,故暑熱病亦惡寒發熱也。
古人造字執火為熱,日者為暑。
執主上升,暑主下降。
所以稱少陰君火為熱火,稱少陽相火為暑火。
人乃將暑字認為傷人的惡氣,而不知暑乃天人的相火之氣,萬物生命的根氣,遂不治暑病以降之使下為主。
此自來不於事實上求原理之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