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繩紋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6:0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繩紋陶

 

「繩紋陶」故名思意即為陶片上帶有繩子紋飾者,可能是利用綑綁有繩子的陶拍拍印而成,也可能是用綑綁有繩子的木棍滾壓而成。

 

針對陶片的研究上,通常會區分其在陶器上所屬的部位,如口緣、頸部、腹片、圈足或手把等,也會研究陶器的質地,如夾砂的粒徑與密度,還有就是陶片上的紋飾,如繩紋、劃紋或幾何印紋等。

 

透過對陶片的研究,主要可以拿來做為考古學上年代與文化的訂定與討論,也可以瞭解史前人類的製陶技術與生活的面貌(李坤修1987)。

 

在陶器上使用拍印而產生紋飾的方式在中國約早在九千多年前,而以拍印而產生繩紋的陶器分布範圍十分廣泛,主要在西藏高原以東的黃河中游地區和華南地區,幾乎在東亞、東北亞及東南亞地區都可以發現繩紋陶(王仁湘1994;

 

李永憲2000:124)。

 

然而繩紋陶在臺灣的史前研究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因為臺灣新石器時代開始的第一階段,被認為是「大坌坑文化」或「粗繩紋陶文化」(宋文薰1980:113),其代表遺物即帶有繩紋的陶器。

 

臺灣許多遺址都發現有繩紋陶,包括有大坌坑遺址、鳳鼻頭遺址、墾丁遺址、卑南遺址、富山遺址、港口遺址等為較重要出土繩紋陶的遺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3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7-5 22:42 , Processed in 0.21678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