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5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5:5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2:12 編輯

史學●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17-18世紀由荷蘭各省合資組成的跨國性貿易公司。

 

16世紀荷蘭各省為獨立組織共和國,以與西班牙抗衡,亟需尋求海外資源。

 

159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人率先派遣船隊前往東印度進行貿易,因有利可圖,各省大舉跟進,並籌組成立公司,派遣船隊前往亞洲採購香料,運回歐洲傾銷。

 

聯省議會於1598年開始探討合併各公司,以改善經營績效與擴大對外競爭力。

 

1600年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荷蘭人大為緊張,急起直追。

 

1601年12月各省公司董事與聯省議會議員集會協商,1602年3月達成協議,6省合資組成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nigdeOostindischeCompagnie,簡寫VOC),其最高權力組織為十七董事會(HerenXVII)。

 

公司被賦予獨家經營好望角以東、麥哲倫海峽以西的貿易特權,並被授與自治特權,包括宣戰、條約、維持軍隊與艦隊等,公司在國際間具有如同國家之權力,在各地自組傭兵、發行貨幣,進行殖民統治,因在國內無競爭對手,獲利甚大,而迅速發展成大規模的公司。

 

另一方面,公司為維護其貿易壟斷權,在亞洲安汶、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及日本平戶等地設立商館,或建立城堡、派遣兵力保護,對於抗不從命的原住民,則採取武力征服。

 

公司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經常採取削價手法,傾銷貨物,此舉往往損及公司的獲利。

 

在歐洲,荷蘭不斷地與英國、法國進行兩面作戰,也因此,公司在經營上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與人力,至18世紀,公司背負龐大的債務,經營每況愈下,各省也無力挹注資金。

 

1795年成立委員會接管公司,1798年荷蘭政府決定接管公司所有財產及債務,1799年公司宣告解散。

 

1622年,在強勢總督顧恩(Coen)支持下,雷爾生(Reyersz.)率艦隊第二度佔領澎湖,尋求對華貿易。

 

1624年,因貿易未開並中國官員壓迫,經斡旋改佔領澎湖東方的臺灣作為商館。

 

最初公司仍然尋求對華貿易,但自1630年代中開始轉變策略,經營本島,以大員(今安平)為中心,先是南征北伐各地原住民,迫其臣服,以地方會議(landdag)進行統治;

 

1640年代起開始發展農業,引進漢人移民,1653年在大員對面之本島赤崁設立地方官(landdrost),管理漢人事務。

 

自首任長官宋克(MartinusSonck)佔領大員,至1662年末任臺灣長官揆一(FrederickCoyett)投降鄭成功,公司佔領臺灣共38年。

 

1664年公司再派兵佔領基隆,惟1668年撤出。

 

至此劃下公司涉臺歷史之句點。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6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0 20:4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