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膝關節結核】
拼音
xīguānjiējiéhé
概述
膝關節滑膜面積大,松質骨豐富,下肢付重大、活動多且易扭傷等有關因素,因此,患病率較高。
僅次脊椎結核和髖關節結核,居四肢關節結核第二位。
病人多為兒童或青壯年。
膝關節滑膜組織豐富,故滑膜結核的患病率較高。
診斷
診斷應根據臨床表現、體溫、血沉、X線檢查,必要時及時作活體組織檢查,動物接種以確定診斷。
注意早期確診,有時股淋巴結腫大,有結核病變,取作活檢對診斷膝關節結核有一定意義。
應與創傷性,化膿性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相區別
治療措施
(一)支持療法和抗結核藥物治療改善全身健康情況。
(二)早期臥床及牽引可迅速減輕癥狀,用皮膚牽引使關節伸直。
(三)滑膜型結核早期關節內注射鏈霉素,每次1克,每周1~2次,約12周,如無效,應早期手術。
(四)手術療法1.骨型結核應及早去除病灶,以免向關節擴散。
2.滑膜型結核,如大部分軟骨完整,可做病灶清除術,去除病變滑膜、髕上脂肪,軟骨面上肉芽,如半月板受累也需切除,術畢完全止血,置患肢于托馬氏夾板上,用皮膚牽引,保持關節伸直。
以后逐漸活動關節,但休息時要保持伸直,抗結核藥物持續半年,在兒童多能保全關節的一定活動度。
3.全關節結核,骨質有明顯破壞,應在徹底清除病灶后融合膝關節于功能位。
在兒童應融合在膝關節伸直180°位,注意勿傷骨骺。
發病機理
初起時大多為滑膜型,骨型病灶多在脛骨上端或股骨下端,均可擴散為全關節結核。
滑膜肥厚充血,顏色稍灰暗,呈半透明狀,有的部分顯示豆渣或豆腐乳樣,可有積液和粘連,肉芽組織蔓至軟骨面上,有的可因磨擦力而脫落,露出骨面。
如骨骺破壞,可引起肢體短縮畸形。
由于膝關節周圍缺少肌肉覆蓋,肌肉萎縮,腫脹明顯,關節呈梭形腫大。
膿腫較易穿破形成竇道,病程很長,很難自愈,多需手術治療。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可有輕度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往往發病較長時間后方就診,常在初診時就發現全關節結核,病情發展后,腫脹明顯,肌肉萎縮,關節間隙狹窄,骨質破壞,活動受限,伴有疼痛和壓痛。
晚期由于疼痛而有肌肉痙攣,導致膝關節屈曲攣縮和內、外翻畸形。
常有竇道形成,合并感染。
由于疼痛和畸形,病人有跛行,甚至不能走路。
輔助檢查
化膿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guanjiejiehe_20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