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濁流】 由陸地向大海延伸之海底有一廣大坡度平緩的海底,稱之為大陸棚(ContinentalShelf)。
向深海連接大陸棚的海底,即為坡度較陡的大陸坡(ContinentalSlope)。
再連接大陸坡的即為海底深谷或海底盆地。
由海水中所溶解的污泥等物體,沈積至海底而形成鬆軟厚的沈積物,當它受外界擾動,如地震、洪水、颱風及大暴風浪作用後,此鬆軟的沈積物發生流動,同大陸坡下流動,有時流至深海盆地,此種由濃度大的泥水所組成的流,稱之濁流(TurbidityCurrent)。
曾有報告稱,在大風浪時,浪花帶上海底的沙泥至航行船舶的甲板上,也曾在鱈魚的胃中發現生活在海底下二十至二十五公分的蛤,這些現象的可能解釋是為海底的泥沙被翻攪。
另外的證據,在大瀨礁區(紐西蘭之東方及南方),在一次地震之後,發現放置在海底的電纜被弄斷裂了,而且埋在沈積之下,很顯然這就是濁流向深海海底流動的現象。
專家估計,此次濁流在大瀨礁區之大陸坡上流動的速度約為五十節(一節為每小時一海浬),而到達海底平原時之流速約達十二至十六節之多,其它地區如哥倫比亞外海等,亦常有濁流的證據出現。
大多數地質學家均認為濁流的流動形成巨大的海岸侵蝕,是造成海底平滑的主要原因。
(殷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