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玄機】
【作者:符樹勛】
目錄表:
自序
第一章 道家煉仙法與河洛卦數之關系
1.01 八卦陰陽變化無窮
1.02 陰陽與事物之通化
1.03 哲理之道虛實兼涵
1.04 道家煉仙以破陰陽界
1.05 道家煉仙玄理與科學合一
1.06 太陽煉丹而發光
1.07 核子破界爆炸與道家破界飛升同理
1.08 原子爆炸理解
1.09 道家男女鼎爐煉丹
1.10 丹田即是氣海
1.11 世人界女交媾不得法
1.12 動物受胎原理
1.13 受孕之預知
1.14 禽獸交尾陰陽氣不能對流
1.15 呂純陽道果至今仍在
1.16 人身十二時之變化不同
1.17 陰陽二力圖表各種試觀
1.18 世人僅得死亡一刻破界
1.19 磁力無形比神仙
1.20 銀河仙境之所在
1.21 道家層破關界之修煉
1.22 周易與邵康節卦之比較
1.23 真氣攝物可隱形
1.24 卦之變體與變位
【第二章 奇門遁甲與河洛卦數之關系】
2.01 奇門之起源
2.02 方圓闔闢分開成卦原理表解
2.03 貴人歌訣之辯證
2.04 奇門換局之數
2.05 夜子之交
2.06 卦數起例
2.07 布奇門之程序
2.08 方圓闔闢數不同
2.09 卦數皆為化出歸原法
2.10 無中生有·有中變無
2.11 九數之奇特
2.12 河洛相反腹部轉捩
2.13 行風即是行氣
2.14 四季隨太陽而變,萬物向太陽而生
2.15 卦數不可變,卦名可更改
2.16 奇門吉凶各有三十六卦
2.17 奇門刻應古訣
2.18 十干時刻應古訣
2.19 奇門七十二局表
2.20 奇門陽九局符使行宮表
2.21 奇門陰九局符使行宮表
2.22 陽一局甲己日符頭英分時刻行宮表
2.23 陽一局乙庚日符頭輔分時刻行宮表
2.24 山家卦例四則
2.25 陰九局甲己日符頭蓬分時刻行宮表
2.26 陰九局乙庚日符頭心分時刻行宮表
2.27 九星十天盤表
2.28 歷代興亡年表
2.29 花甲河音五行四柱相忌表
2.30 河音五行捷記法
2.31 闢方同宮替卦
2.32 從外生入名為進,生入剋入名為旺
2.33 從內生出名為退,生出剋出名為衰
2.34 判別山向上禍福
2.35 論分路格與拱夾格
2.36 玄空之名稱
2.37 正反兩行
2.38 河洛盤緣起
2.39 桃花野馬之名稱
2.40 四象布位法
2.41 八宅四象水法
2.42 收峰收水訣
2.43 六十四卦陰陽交往
2.44 河洛闔闢方圓交度圖
2.45 子午卯酉定四界
2.46 數之別用
【第三章 堪輿地理與河洛卦數之關系】
3.01 江東江西卦原理
3.02 天地人三卦
3.03 生成之數
3.04 山水賓主零正之別
3.05 天象與地理互相感應
3.06 喝形方位相應
3.07 納音五行之錯誤
3.08 三盤合一之重要性
3.09 二十四龍管三卦
3.10 數煞與神煞不同
3.11 玄空關雌雄
3.12 三陽六秀成九星
3.13 對面正峰不宜
3.14 池在中庭不宜
3.15 陰陽分兩路
3.16 帝釋八武之解釋
3.17 三臺星座之妙用
3.18 分度忌出卦
3.19 錯立向剝官星
3.20 立向忌犯罡劫
3.21 尋龍覓穴訣
3.22 三節龍不宜雜亂
3.23 龍止須看水
3.24 劍脊龍之立向
3.25 用在于陰陽相配
3.26 三奇六儀之別用
3.27 收山出煞之解釋
3.28 開門放水客峰之位置
3.29 天運四種別用
3.30 天地配合度數應準確
3.31 信仰三大定律
(本文源自網絡PDF《河洛玄機》,目錄前之數字為本人所加,只為方便查閱,非原本所有。)
【自序】
哲學者,乃理中生理,而成相對性,彼此互相分析,至于原理遞生之學也,統有虛實二界之道。
實道者,乃現實科學之道也。
虛道者,乃虛無玄學,原始由來,窮終歸去之道也。
所以玄學是窮源逐末,始與終兩端,而科學乃中間一段。
若不知終始兩端之玄學,則科學中間一段之理論,必如叢林之中,斬根斷葉,錯接種源之誤。
如地球在未結成之先,其由來之所自出,是虛渺之玄學。
及至將來地球毀滅後,所歸去何處,亦是虛渺之玄學。
此是地球兩端之玄學者也。
現今之地球,不過居于兩端之中間一段,而實現其象跡。
此種實現之今日地球,即是地球之科學是也。
茍吾人無哲理相對性互相分析,豈能知其地球實現之源來?
此是玄學科學對立,而統歸于哲學之中焉。
又如吾人在未生之先,是無所有之虛玄者,其精究竟藏于何處;及至將來死滅之後,又成烏有之虛玄者,其精靈又歸宿于何處,此是人類玄學之兩端者。
現今實現存在于世間,乃屬中間科學之一段。
所以舍終始兩端之玄理于不顧,專論中間一段實現科學者,非哲理之正道也。
若不納入相對性互相分析哲理中之某一事物,則不能成科學或玄學之理論,必致原理失真而錯誤焉。
所以明哲理者,必知兩端之虛,與中間之實。
而我國古學所謂天人地者,即謂天地是兩端之虛玄,而人是中間之現實。
所以天人地三段中之兩虛一實,即是玄學科學對立性俱涵在其中焉。
若不知天人地三段之始中終,而能造成某種事物者,不過徒有一種不言中成就技術而已,非真正明哲其原理之因果也。
例如現代天文家,以天文鏡觀察銀河之微弱光度,而判斷其銀河有一萬五千光年,至十萬光年之遙遠。
空間諸明星,則判斷其在二千光年以內者。
此是天文家只顧自己意測之學說,不顧“對比性”之實際理論,只見中間不知端末。
今舉一例于下,以明此種意測之錯誤。
如吾人吸一枝香煙,則此香煙之煙,繚繞在面前,其距離不出一尺之外,但其光度弱而清晰,了然可見,作銀河居于一萬五千光年處遙遠之譬喻。
又有一人立于十丈之處,其光度強而朦朧,作空間諸明星居于二千光年處,較銀河為近之譬喻。
由于二者之距離,及光度強弱之比較,然則香煙之煙光度弱者,在于一尺之處近乎?
抑或人之光度強者,在于十丈之處近乎?
不言而知矣。
今又用“對比性”哲理辯證法,辯證銀河與冥王星誰遠誰近,則知銀河居于空間之位置。
銀河因光度微弱,故天文家判斷其有萬五千光年以上之遙遠,但此種微弱光度之銀河,天文家能窺探清晰,且能攝入照譬之中,而供于世。
其冥王星,則僅數小時光年而已,以萬五千光年以上者,與數小時光年者,其彼此遠近之比較,實有天壤之別。
而遠者之銀河,既能如是清晰,攝入照片之中;則近者之冥王星,其一草一木,亦應當得而窺見清楚,方為合理。
然冥王星之內容如何,天文家難于窺見,僅知該星乃太陽系中之一行星而已。
其中有何物存在于其間,則毫無所悉。
此種遠者易見,近者難知之判斷學說,適與哲理之循性循理而解釋之者,大相矛盾。
可知現代天文家判斷銀河說,僅見中間一段之現實者尚未得其現實,豈能知其始終兩端之虛玄理論乎?
故弄成學說錯誤。此實為不明哲理有虛實對立,與相對比較性之所致也。
余于民國十九年出版《創化真理上卷》中,乃用哲理分析天體之構造,判斷太陽之初期,實乃一黑暗無光體之恒星(當時地球尚未有草木),仍因吸引力吸進氣體,常成貼積變化作用,致使體積日漸增長。
同時自身吸引離心二力,亦因之日漸增長,此二力內外交壓時期久遠中(注1),即成層級遞級變化(注2),及至全會變成鈾以上質之後,始成發光之太陽,存于今日之空間。
太陽大量,從此止境矣(注3)。
其銀河乃太陽兩軸上,永久繼續由遠方吸來補充氣體所結成,然後分給于九大行星之間,以補其變化中所缺乏者(注4)。
故銀河光度雖弱,但其近太陽南北軸兩極之各一段,均在地球軌道圈之內,常于地球向太陽之半球暑季出現,而在于地球背太陽之半球寒季隱藏也(注5)。
且此二段銀河,均比冥王星在任何期位,尤為接近地球。
故能有如是之清晰,而被天文家攝入照片之中。
此是天體構造中,哲理簡略分析者也。
科學如是,玄學亦如是耳。
(注1起:吸引離心二力內外交壓,能變化星球之質。
其各層礦石及火山地震,皆由此二力造成。
離心力除火山爆發之外,則不能通過星球外面,吸引力不能達到星球中心,二者常在平衡界線上相會。
此二力平衡界線,約在星半徑上向外三分之一處。
離心力常因星球體積增長,而向外移動,以求內外二力平衡。
在《創化真理上卷》中,有吸入送出二力定理,即此二力也。注1止)
(注2起:一級變成二級二級變成三級,相遞而去,以成各種礦層之謂。注2止)
(注3起:九大行星及諸衛星之體重,合共有多少重量,吾人于想像中,所難摸索者。
然太陽之吸引力能拉之,且能令其轉動而行,所以太陽吸引力量之大,可想而見。
吸引力量既如是之大,則相等之離心力,亦必如是之大。
雖十萬顆原子彈,亦難比太陽吸引力之一毫發。
此乃太陽吸引離心二力,能將其全部體質壓榨變成鈾以上質,而發光之重要因素。
地球體積增長,尚未止境。
因空間一切星球,全由大氣之質,及星球本身吸引離心二力壓榨所造成,故稱為“一元二具化宇宙觀”,即物質生能力,能力造物質,彼此相因性交互而成。
是之謂質力二具,大氣是一元。
宇宙所有一切之物質,皆由大氣于能力壓榨層級遞級變化中來。注3止)
(注4起:太陽及九大行星縱轉方向上之空間,有各者之自己管轄范疇,彼此皆不能過界相侵。
然在本已范疇內一定限量之氣體,又常被本身吸引離心二力,時時刻刻壓榨變化。
所以自各該本星開始結成,以至今日,其氣體尚未用盡者,即專靠橫軸方向上,由無界限無窮遠處,吸進氣體,以補充其變化中所消失者。
太陽則有銀河補充氣,行星則有南北極之極光補充氣。注4止)
(注5起:地球上所見清晰之一段,即此二段也,故天文家指此段為萬五千光年之段。
太陽南段銀河,出現于南半球冬季;太陽北段銀河,出現于北半球夏季。
然全球冬夏二季相對,寒暑二季亦相對,南半球是冬季暑,夏季寒。
而太陽南北軸之此二段銀河,常在“暑季”交換出現于南北兩半球之間,正合向太陽之半球則現,背太陽之半球則隱。
若銀河在地球軌道圈之外,萬五千光年以上宇宙腰之處,則必須地球背太陽之半球寒季出現,地球向太陽之半球暑季隱藏,方為合理。
由是證明天文家為錯誤之判斷。
至于銀河最外而遠之段,則插入太空而去,朦朧難見,故天文家稱為十萬光年之段者。
無論恒星行星,皆有自轉作用,行星則自轉中兼有公轉。
然自轉中,赤道力線最曲,成渦流狀。
由赤道向兩極方向而進者,則成螺旋狀,度度不同。
及至兩極軸心正中線上一條力線,則成直線。
若取赤道上渦狀力線拉成直線,置于兩軸上,則其力量所及范圍,兩極上必比赤道更遠。
所以太陽銀河道,達至無窮遠。
凡渦狀力線,非是無磁性,但不能現其磁性。
其現磁性者,乃螺狀力線也。
故造磁力中,全用密螺卷線,以集其力量,發現磁力之位,全在疏螺力線之方,以行其力量。
所以在螺線將近直線之處,磁性最遠。注5止)
奇門遁甲及易數,實乃天地間冥冥玄理之真數,能造禍福于無形之中,由因果之理中成之。
所以種柑因,必結柑果;種桔因,必結桔果;種相剋數因,必結相剋數之禍果;種相生數因,必結相生數之福果。
故種善因,必結善果者,猶救人者,人必厚報以酬其恩也。
種惡因,必結惡果者,猶殺人者,必遭政府逮捕,處以刑律也。
此是科學玄學同冶于一爐之中,而成哲學焉。
玄數之用,造作為因,應效為果。
(一)取河洛盤中之方度,而觀其造作之方度,處于何卦何數。
(二)用天運中之花甲元運,及年月日時之數,配入造作度數之中。
凡相同比和相生則吉,若反背剋對則凶。
何謂反背生剋對同?
如有人焉,擇位坐靠大樹,則背後靠樹是坐,面前了望無阻是向。
此種坐向,處之泰然故吉。
地位如是,天時亦然也。
方位既定之矣,若反轉其面,向樹而坐,則背無所靠,望有所阻。
此種坐向,處之抑郁故凶。
地位如是,天時亦然也。
若我坐靠此樹,而面前來一同性者對坐,則阻我所望,是為對敵而凶。
若面前來一異性者對位,是為陰陽交媾,調和快樂故吉。是言天時也。
又如邊旁來一同性者,橫掃我位而過,則我必被其掃開,是為相剋而凶。
若來一同性者,齊坐比鄰,是為朋比相助之生故吉。是言天時也。
玄數之用,全在天運歸地度。
而天運名之曰星,地度名之曰斗。
天星合地度,謂之飛星入斗。
而斗有坐斗向斗方斗等之分,應各歸其位。
若誤入其斗,即成顛倒反伏,凶禍立至。
前人所謂兇煞者,即斯數也。
其余不入斗者,為外游之數,禍福甚微,多所不驗。
如六十四卦中,僅有正臨度與對敵度二卦,一為大吉,一為大凶。
其余六十二卦,皆為外游者也。
可知大福少,大禍亦少。
欲擇大福固不易,欲逢大禍亦難得也。
然大吉能救夭亡之命,大凶必殺有壽之人,普通者難救難殺也。
所以普通之人,不擇天運而造葬者,未必適逢其大凶之數,皆因是也。
此種玄數,實乃天地玄奧之機秘。
所以古人云,漏泄天機,必遭天譴,其中有原因之所在。
蓋積德之人,可以扶助解救,而增其為世。
若為非作惡者,再加富豪,是不啻為虎添翼。
而貪名圖利之時師,為其選擇者,乃為虎作倀之徒,害世不淺,寧不遭天譴乎?
故古人有傳書不傳訣者,有露訣不傳法者。
其原因,乃不欲其絕傳,而不得救世;亦不欲盡露,貽害于世;令其後之來者,自明而已。
蓋因其人,若為真正明師,則其道德學問,可想而見,必不肯亂傳亂放,貽害于世也。
民四十八年仲夏海南符樹勛自序于苗栗寓次
【第一章 道家煉仙法與河洛卦數之關系】
1.01 八卦陰陽變化無窮
世人僅知八卦,而不知八卦之來,乃由天地人三爻,陰陽交錯配成八個體,八個體互相交錯,則變成六十四用。
故曰單體不用,二體得用,純體對敵不用,夫婦對偶有用。
而體用之數,盡于斯矣。
然其體用之別,乃在河洛,所以河數為體,洛數為用。
至于洛用之中,又分為動靜賓主,靜者為主,動者為賓。
且陰陽巧妙之處,有大體小用,小體微用。
大體者河定靜位也,小用者六十四圓動位也。
小用之中,又變為小體,故六十四圓又是小體也。
微用則分為四千三百二十矣。
至于靜體動用,主體賓用,皆不離乎七十二變焉。
蓋體者乃天賦絕對本性,陰則陰性,陽則陽性,絕對不能更改者。
用者乃陰陽相對配偶,彼此互相利用也,得位則勝,失位則敗。
故有陰居陰位,陽居陽位,相對相配,而自能生育。
若陰居陽位,則乾坤顛倒,彼此俱傷,自身性命,尚且難保,豈能興旺乎?
然其體用之中,又配方位,分別性能,到處而異。
因卦位異而異其卦數,所以有限量之八大卦體,及六十四小用之數,能推測無窮之事物者,實為體用因位變數之理也。
于是乎有河體、洛用、天盤用、奇門用等,陰陽分途,各行其道。
是為陰陽之配位,由配位然後有生剋,無配位則無生剋;
由生剋然後起變化,無生剋則無變化。
古人之易卦易數,因後天卦位錯亂,致令對敵對偶,皆非所位,實為非體非用,混亂雜處。
故其配位所成之數,非河非洛。
後人不知,亂配洛數入于後天卦位之內,實乃不知天地陰陽理數者所偽造,非正道也。
宋邵堯夫先生之先天卦數方圓體用,乃卦數之合理正道者,約去五中,故後人僅知圓數有八序,而不知亦有九宮在內也。
所以陰陽之學理,至今不能進展,即在于斯。
余在卦之配位中,分為河體之數位、洛用之數位。
蓋河體老陰老陽為一邊,少陰少陽為一邊,尚未配合而用。
及至轉捩反變為洛,則相對配偶而用之也。
在洛卦中,又分為闔方、闢圓用,彼此不同。
在洛圓用中,又有變爻方子卦數,又不相同。
爻方與卦方亦不相同,蓋卦方是闔體,爻方是闢用。
闔體是地靜,用于山川形勢;闢用是天動,用于日月行度。
在爻方中,又增其八極之數,以成九星。
九星八方,合成七十二巧一天盤之數。
再增而為四千三百二十,七十二局奇門之數也。
十天盤相會,又成一期之數。
此外尚有七元演禽長短補余之數,與天運八十年增元相合,而觀朝代興亡之長短。
是之謂陰陽變化無窮焉。
然在配位羅經之中,因河轉而為洛,故花甲布河數,由子界起甲子,左旋而行。
洛轉變為河,故六十四卦布洛數,由午界之左起乾卦,右旋而行。
此乃河左旋行、洛右旋行,河洛異用而異行。
此種盤古代大體已有,但其理解,及詳細位置,因天地人三盤所亂,用模用棱,不知所措,故未得正確之位。
而天度之數,差之毫厘,必失之千里矣。
所以二十四山管三卦之天盤法,乃楊公之自己獨用者,非後世一般時師,可以得而知焉。
三百六十度與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相合者,乃增元合氣之法也。
蓋六元花甲,乃三百六十度;
太陽行度,則十二宮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
故六元度,與太陽度,參差不齊。
八十年增加七元之數,僅合六千氣;
四百八十年,增加四十二元,則完全合干支花甲氣局齊度也。
其他不齊之數,僅求其合氣則可矣,不須合度也。
因日月有覆載異行,覆者行度,載者行宮,而宮度相齊合,始能謂之陰陽正道。
所以增元合氣之法,即在于斯。
用奇門者猶宜注意合氣,度則少有合者焉。
【奇門有五要】
一、要挨星陰陽二卦互相呼應;
二、爻符使二者之中得一;
三、要局卦當值;
四、要不脫氣;
五、要由局星審刻真。
五者齊備,其驗必也。
玄數有大乾坤與小乾坤,大乾坤者,乃興亡之數也,小乾坤乃人事之數也。
大乾坤是十天盤卦,小乾坤是奇門遁甲卦,二者均有旋與交之數存焉。
三十六月來一變,吉凶逢度定天機。
覆載位置一定,上覆下載。
乾坤位置不定,晝乾上夜乾下。
[attach]92833[/attach]
覆載闔交,圓極生方
(此處有圖)
圓數循序而往,圓行以宮為地。
圓變為方,父母不動。
艮兌交錯,變為震巽。
坎離交錯,彼此換位。
震巽自反,變為艮兌。
交錯而來,自反而歸。
換位而來,換位而歸。
圓行方住,圓動方靜。
天行地住,天動地靜。
乾坤闢開,方極生圓
(此處有圖)
方數沿途而歸,方行以地為天。
[attach]92834[/attach]
將乾坤雙方之陰陽相交,置于一處,則填滿為一,故曰二體合一,乾坤合一,毫無中界阻擋。
【方圓二者同向同背】
覆載相對,二數合十,逢事變一,合十為一
(此處有圖)
陰陽相對,二體合一
(此處有圖)
方圓反對,二體從一
(此處有圖)
凡相對相敵,二體相攻;反之則相從,一先一后,純體之卦。
凡相對相合成一體;反之則相拒,變為二體,異體之卦。
巽陰、震陽,陰陽相配,合成一體。
巽震也反之則變。
兌陰、震陽,陰陽相拒,變為二體兌震也。
兌陰、艮陽,陰陽相配,合成一體。
兌艮也反之則變。
巽陰、艮陽,陰陽相拒,變為二體巽艮也。
乾初爻動而變姤,乾體巽用,體覆用載。
二爻動而變同人,乾體離用,體覆用載。
三爻動而變履,乾體兌用,體覆用載。
四爻動而變小畜,乾體巽用,體載用覆。
五爻動而變大有,乾體離用,體載用覆。
六爻動而變夬,乾體兌用,體載用覆。
連本體卦乾,合成一體六用共七卦。
蓋乾靜為主體,六變為用。
前人用游魂、歸魂合成八卦者,非方圓體用覆載之法也。
其六用之方,與原主卦相配而相生者,惟有夬方、履方,老陽可用。
其余陰陽老少,配非其偶,故不用也。
因乾卦動而生變,乃方中之用,而正圓之體,常與坤圓體對偶也。
圓中之體,與方中之用相配者,乃副配偶也。
圓以體為生剋,方以用為生剋。
體生剋在于卦,用生剋在于數。
卦是陰陽之體,數是五行之用。
卦生剋乃陰陽老少,用生剋乃金木水火土金五行。
所以卦之生剋,乃老陰配老陽而相生,少陽配少陰而相生;
老陽配少陰而相剋,少陽配老陰而相剋。
用之生剋,乃四九配一六而相生,三八配二七而相生;
四九配三八而相剋,一六配二七而相剋。
此乃體用卦數,陰陽與五行之生剋不同也。
【1.02 陰陽與事物之通化】
再由上各圖解觀之,則天地數一九,山澤數八二,水火數七三,風雷數六四,陰陽界中五。
所以得一九而知天地,得八二而知山澤,得七三而知水火,得六四而知陰陽界。
此乃數與事物通化也。
又如乾乃三陽,見三陽而知乾。
坤乃三陰,見三陰而知坤。
巽乃二陽乘于一陰之上,震乃二陰乘于一陽之上,兌則一陰騎二陽,艮則一陽騎二陰,坎則兩陰夾一陽,離則二陽夾一陰。此乃陰陽與事物之通化也。
乾坤方圓兩卦相交,卦之升降反伏,其體不變。
坎離方圓兩卦相交,卦之升降反伏,其體不變。
故乾坤坎離,乃萬物之本。
風雷山澤四卦,其卦方圓相交,則卦之升降反伏,必變其體,彼此相替。
故風雷山澤,為諸事之用。
于是可知八卦中,涵有本卦用卦二種分別在內也。
圓闔而生方,方闢而成圓,由方闔而變闢圓,則乾巽兩闢,一六分離;坤震兩闢,九四分離;兌離兩闢,二三分離;坎艮兩闢,七八分離。
此乃闔則成一體,闢則變兩用。
貪狼運重卦為陰母,右弼運配卦為陽父,因貪狼運卦有重載之理在內也。
蓋卦配天地,一覆一載,而右弼運卦具有陰陽,故成完全之父母卦。
貪狼運卦雖有覆父載母,但系純體之卦,故所覆者變為重載。
而重載者,乃母載子之理也。
故貪狼運卦是父母卦中之陰母,而合成天地人三層卦,即布覆布載布子運卦也。
所以貪狼運方卦屬坤,而坤所生之子,為震坎艮。
右弼運方卦屬乾,而乾卦所生之子,為巽離兌。
震方屬八左輔,坎方屬七破軍,艮方屬六武曲,兌方屬四文曲,離方屬三祿存,巽方屬二巨門。
所以震坎艮之輔破武,屬陽順之江東卦;巽離兌之巨祿文,屬陰逆江西卦,即斯理也。
圓與圓相剋,方與方相剋,方不剋圓,圓不剋方。
所以陽與陽戰,陰與陰戰,陰陽不戰。
方之相剋,其敵也對。
圓之相剋,其害也隨。
故有慢敗隨,急敗對。
而別為戰死病死之分。
圓之相生,其盛也對。
方之相生,其興也隨。
所以天下萬物,用于此則利,用于彼則弊,乃隨與對之不同也。
【1.03 哲理之道虛實兼涵】
夫陰陽之理,實乃哲理之性。
哲理者,乃性理互推之義也。
由性推理,由理演性,原性遞生,原理互釋,推至無窮無盡之性理也。
而陰陽之學者,乃虛實兼涵,始終連貫互推之學也。
由玄空之無而生有,曰無中生有。
有之道者,太極一也。
因太極而兩儀,而四象,而八卦,而萬物,是之謂陽道。
陽極生陰,由萬物而歸八卦,而四象,而兩儀,而太極之一,以成現實之有而化無,曰有中變無。
無之道者,混一歸元也。是之謂陰道。
有無無已,虛實互變,而混元于宇宙之間,生生滅滅,無窮期焉。
有無之道,由性理流出,是之謂哲理現出于世間。
蓋哲者,明也,析也,性理也。
故在世間哲理中,涵容玄學現學二道焉。
不論在玄學現學之中,必有基本性理在。
今作其基本性理,十二關級之原理遞生表于下,以供研究者之推求:
自然·積漸·無常·變化·遞級·限量·至極·關頭·互合·度關·了卻·相對循環。
合于無中生有,有中變無,皆涵在此十二關級基本原理之里,以成此生彼滅彼生此滅,循環交替,而為無窮期之宇宙,而統歸于一元二具化宇宙觀焉。
空間閃閃之恒星,及其屬系之子孫星,在于彼此恒星系之間,常成必生必滅、此生彼滅、行其陰陽之道,代替循環。
故曰一元二具,大氣一元,質力二具,長存不滅。
所以論現實者,一元二具,質力不滅,體是一元,涵有質力二具。
論玄虛者,一元二具,陰陽不滅,太極是體,涵有兩儀二具。
而十二關級性理中,既有相對循環,則分出時間、空間、事物,天地人三才。
時間者,先后本己性也。
空間者,彼此人我性也。
事物者,虛實變幻性也。
本性理貫于玄學實學之間,統歸于相對性。
然有相對性之交替道,必有絕對性之自成道。
茲將絕對性之自成道列下:
強制與自然反對·驟然與積漸反對·永常與無常反對·不變與變化反對。
是之謂無相對循環,無時間、無空間、無事物,無理可說,絕對論心,進于心修神悟。
是之謂超玄之學,而名曰不可思議,即神仙佛道之學也。
亦即陰陽被阻隔于中界,而修煉之學也。
【1.04 道家煉仙以破陰陽界】
夫陰陽者,乃兩儀也。
兩儀有中界太極銅墻鐵壁阻隔,所以陰陽不能相通。
人居于乾坤天地陰陽之間,陽不能通天,陰不能達地,此皆因中界阻隔之故也。
若欲陰陽相通,宜抽出中界,或調和中界,則乾坤合一,陰陽無阻。
然陰陽阻隔之位何在?
曰在于四六不接,震巽不通,皆因中五太極所阻。
所以通陰陽者,必去其中界,或調和中界,震巽通,乾坤接。
然調和中界者,必先行風雷,後接乾坤。
風雷既通,乾坤必自接,彌綸宇宙,任其所至。
是乃道家擊破太極銅墻鐵壁,穿過陰陽兩界之本源真理。
何謂風?
曰風者氣也,須先運氣。
何謂雷?
曰雷者鳴也。
運氣達到鳴聲嗚嗚,則風雷漸進交媾,中界亦漸調和。
永存少陽少陰于中間,而置乾坤兩段之外,于每日行子午卯酉,天地水火四真氣,入死出生逆風雷(運氣人是風,風乃死門,故曰入死。吐火氣出是雷,雷乃生門,故曰出生),則由坤道入于乾道,上升于天。
蓋人道由乾而坤則順,仙道由坤而乾則逆,故曰順行則人,逆行則仙,此之謂也。
能得到鼓風成雷,風起雷動,則中界全消,太極化為烏有,陰陽溶化于一爐,乾坤變為一體,任陰任陽,隨意所之,毫無阻滯。
是之謂神仙。
然玄理之學,分為道佛二家,而道家乃進修歸本元,佛家則退修歸本元。
道家用離火升,而長生于東方。
佛家用坎水降,而歸宿于西方。
此乃進修退修之別也。
然天地既生人類萬物,亦必滅人類萬物,而成陰陽相對之道。
生極必滅,滅極必生,循環無窮期也。
在宇宙初生萬物,由少而壯而衰而死,此乃必然之過程也。
在天地生之期中,乾氣下降,坤氣上升,至界交媾,必自然而生,不修亦生。
在天地滅之期內,乾氣上升,坤氣下降,分頭而去,離界而歸,必自然而滅,雖修亦滅。
吾人處于天地生之期中,萬物皆生,用進修以齊萬物,而參天地。
若在滅期之中,則用退修,以觀萬物,而參天地。
此是道教佛家應分期而修焉。
【1.05 道家煉仙玄理與科學合一】
夫道家打破中界,熔冶乾坤之理,與現代科學之理合一。
如地球有吸引離心二力,常在底層之內,割其界線,而成平衡,彼此不能互相交往。
然地球用本身吸引離心二力,夜以繼日,永遠內外交壓,故中心空洞之內,煉成丹火。
及至丹火充滿後,則破其中界而出,以成火山爆發,而得內外陰陽媾通。
地球之現實科學如是,則道家之玄學亦然耳。
【1.06 太陽煉丹而發光】
又其太陽在于初期之間,亦同地球一體,乃一黑暗無光之星球。
因本身吸引離心二力,內外陰陽交壓,時時刻刻,繼續不斷。
年久日深,乃至全體皆變成鈾以上物質,始能發光,而成今日之太陽。
此又是太陽之鍛煉本體,而得至永久不壞之金身也。
此種吸引力,觀之無形,聽之無聲,嗅之無味,時時刻刻,常在吾人面前,鍛煉地球之軀殼。
而吾人在于地球之上,尚不知也。
若吾人能朝朝暮暮,運氣鍛煉本身,亦必似太陽地球之有所成就。
雖不能仙,亦可延年益壽。
(注:地球吸引離心二力,在地層內割界平衡,及太陽發光之理,現代科學家尚未知悉。惟余研究相對性哲理辯證論,及原理遞推之法,將其地球內部,吸引離心二力平衡界線,據理推測,繪成圖說,已于民十九年,拙著《創化真理上卷》中,發表其理論,及其二力之定律。
今因科學玄理配合之關系,又重新略微分析解釋于下文,以證明其玄學科學合一也。
夫此種吸引離心二力,乃宇宙造物之始力。
在各種物質之間,均涵此二力在內,其名雖異,其性實同。
如蛋有黃白之割界;桃子椰子檳榔,及其他果實,均有核殼之割界;
動物則有骨肉之分界,皆因此陰陽二力所造成。
在星球稱為吸引離心,在萬物稱為外陽力內陰力,此乃不同名而同性質之內外二力也。
于是可知玄學科學,皆同一理,而統涵于哲理相對性之內也。
現代科學家,只見中間段之實現者,而舍其始來終去之兩端。
故其學說不能始中終三段聯貫,弄成自相矛盾而不知,屢見不鮮矣。
【1.07 核子破界爆炸與道家破界飛升同理】
又如現代原子學說之打破中子界而爆出核子者,即打破吸引離心二力平衡界線,而令離心力沖出吸引力之外,以成核子爆炸,與地球火山爆發同一性質也。
所以地球者、太陽者,乃一顆大原子,而非炸彈也。
火山巖者,乃核子內藏非爆炸也。
因有二力平衡界線,故離心力不能向外沖出,以致核子火山不能常時爆炸。
太陽亦因內體有二力平衡界線,故世人僅知太陽有吸引力,吸引九大行星,未見其離心爆炸本體也。
蓋依吸引離心二力定律,則太陽已經停止生長,而二力永遠平衡于一線之上。
地球則尚在生長中,離心力常時向外移動,以求平衡,故有破界而出,以成火山爆炸。
二者之別如是耳。
科學有此種中界之保持平衡,彼此互不相侵犯,故玄學亦有此種中界阻隔,而陰陽不能彼此互相干擾。
所以吾人作整個原子而觀地球,則地球之外面原子殼,毫無熱量。
若將地球大原子分開,為吸引離心二部分力量,則火山是離心力之核子最熱者。
然火山核子不能常時爆炸,乃因中界二力平衡線所阻隔也。
又以玄學作整個乾坤而觀,則外面屬乾,猶原子殼也,毫無熱量;
內部屬坤,猶核子之能煉到最熱者。
所以道家煉丹,即煉坤力之核子熱沖出中界,令其坤力通乾,變為乾坤合成一體耳。
現代科學家所作之原子圖,實為令人費解。
照余所作之大原子,地球吸引離心二力圖,大不相同也。
而萬物之生長,乃原子外力吸貼變化而增,核子內力求平衡向外移動而長。
此種作用,皆涵在二力定律當中焉。
質有層結,力亦有層結,力造其層結之質,質生其層結之力。
此是一元二具化宇宙觀造物之原理。
人身中有肌肉筋骨皮毛者,乃質之層結也。
因其質異,力亦不同。
地球之內部各層質不同者,有金銀銅鐵石油等礦層。
此種礦層因力不同,故其所結,亦有深淺之別。
以上乃質之層結舉例。
至于外力之層結,如太陽之吸引力,有各層不同。
而一層結成水星後,仍留其空界;
再結成金星,而後又留其空界;
結成地球,如是而往。
一結一空,以結成九大行星。
又其地球之引力,雖不如太陽之大,然亦有層結,而結成月球及流星等也。
此是外力之層結者。
而此種原性原理,皆歸于“萬級遞級變化”之道也。
然其行星所結在軌道上,乃中心之力,而各層尚有末端之力,集之皆成圓環。
現今人造衛星,能在空中環繞地球者,乃本層末端之圓環力也,其外層為月球所結之中心力。
至于人造衛星者,實乃人造行星也。
蓋月球衛星,乃波狀軌道,而火箭軌道,乃圓狀軌道,彼此不同,應稱為人造行星。
因此種火箭環繞地球,而地球又在空中進行,所以火箭之軌道,又變為滾環式,猶如兒童滾鐵環,一路進行而去也。
總而言之,無論內力或外力,皆因其層結,致成各層關界,故陰陽二境不能暢通。
若按層級遞級變化之道,則道家必須修至層破關界,方能得到玄妙之仙。
今又將吸引離心二力之別名列下,以供科學玄學家之研究焉。
【魂魄齊登爆歸·元始之無而仙】
吸引力之別名:電子力、原子殼、下聚力(填界則核子下藏)、陽力、乾力、外力、壓縮力、填界力、蛋白力、外磁力現、增長力、果實殼力、魄殼(魄錮其魂是人)。
離心力之別名:質子力、核子力、上沖力(破界則核子上沖)、陰力、坤力、內力、送縮力、破界力、蛋黃力、內磁力隱、生長力、果實仁力、魂力(魂破其魄是尸)。
大原子順逆圖解:
(此處有二圖)
[attach]92835[/attach]
【1.08 原子爆炸理解】
地球外面空間,自然原子吸引力者,乃唯一無二之順轉性力也。
若將人造原子在自然原子管轄範圍內,用乾坤兩原子相對相撞,則必自起正負相反性轉動,如二齒輪契合轉動焉。
在乾坤二原子中,一為主動,一為被動。
其本主動者是正,必同地球原子之順轉方向。
被傳動者是負,必反地球原子方向而成逆轉(如前二圖中之下圖),變為負原子逆行拉直其線,則人造原子內部之核子,必破其原子殼沖出界外。
正原子亦因之共同作用,向力之弱處總將其核子移動而去,是為核子破界之爆炸。
所以爆炸之原理,乃“強力向弱處移動”、而分裂其體之謂也。
然按內外二力定律,則內外二力最大之處,在于二力平衡界線上,其離界愈遠者則愈小。
所以地層之內,海底之力,其壓力之大,為人類所難受者,乃因吸引力最大之故也。
反之,則距離二力平衡界線愈遠,而壓力愈小之高空,亦為人類所難受。
因人類出生于地面之上,故其本身內外二力,常與地面之壓力相等,若驟行改變或大或小皆不適宜也。
至于原子彈之爆炸,常向高空沖出者,乃因高空壓力薄弱,故爆炸中,“強力向弱處移動時”,必全向高空而去,即斯理也。
假令原子彈爆炸時,本方用強火之力,向其爆炸方面沖去,是為雙方之力相等,則爆炸方面之力雖強,但不能向相等方向移動,而免受其災也。
【1.09 道家男女鼎爐煉丹】
夫科學中既有二原子相撞,而分正負順逆行,共同將核子破界上沖,則道家乾坤二體交媾中煉丹,亦如二原子互撞,而生正負順逆行,亦必將內部丹火沖出,而破陰陽之界,至于陰陽暢通無阻,而名曰丹成得道之仙。
然其道家修煉之法,乃動于風雷之晝修,與靜于乾坤之夜修。
此是晝夜修,動靜修,內修外修男女雙修之處境也。
外修風雷運氣,內修乾坤鼎道,然皆不離乎坎離既濟。
乾者為爐,爐以添火,久持不敗。
坤者為鼎,鼎以溶液,又曰玄牝,其化氣者皆在玄牝之內。
坤液流入牝鼎,乾火煎熬之,則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聚成力,力充曰丹。
故丹之成,乃鼎爐煎熬之功也。
急泄急退,精必不化。
精既不化,安能有氣?
氣若不流,安能有神?
所以鼎爐者,乃化精為氣,化氣為神之熔爐也。
所以陰人之液,久煉成氣,流返補神,亦為無害。
鼎爐有別,即在于斯。
爐若不添,其火已盡;
鼎則滾來滾去,其氣常存。
【1.10 丹田即是氣海】
丹田之位,即氣海也,能開花能結實,故人全部精華,皆在于斯。
其他不為作用,乃保持生命也。
運氣入海,積蓄無量,氣量愈多,則核子愈結。
故成丹火,爆之成雷,噓之為風,風雷交媾,打破太極,中界全消,陰陽暢通,毫無阻隔,是之謂仙。
至于丹田之用,男子不常見。
女子子宮,即在該位。
女子子宮,既能開花結實,則男子有丹,亦能開花結實,暢通陰陽二境焉。
天地之生萬物,乃乾氣下降丹士之境,坤氣上升丹士之境,以成交界之媾,故得所生。
所以丹田之位,如丹士之界,丹成在界,核子自結。
核子爆炸,其界自破,乾可通坤,坤有可達乾。
【1.11 世人界女交媾不得法】
至于世人男女交媾,只在耗精泄慾,不知煎熬其陰陽之氣,因色癆而亡者不知凡幾,此乃不知乾坤二氣交感對流之道。
而天地之乾坤二氣交感中,日日夜夜常如是耳。
道家乾坤交媾,乃延年益壽,而以乾坤兩體對面盤坐相交,則體舒而暢,耐久不倦。
上則離口相吻,撞舌以涌玉液,下則坎口相接,扇爐以滾瓊漿,而成乾坤坎離互相呼應,打破太極中界,變為乾坤合成一體。
因離是力,力是虛玄;坎是質,質是實有。
力與質虛與實,配合而用,其道自成。
如是為之,則乾坤二氣,自然上下循環對流于前部之內中,由鼎爐之間,接替轉入雙方尾閭,逆上泥丸宮,以透天頂,而越出神機。
故交而不泄,常在鼎爐中煎熬其陰陽二氣,如火車頭汽鍋之鼎爐交濟,而發生蒸汽力量焉。
所以交在于久持煎熬,乾添爐火,坤加鼎液,不在于急泄急退。
然在煎熬之中,若氣不循環對流,或因脫陽而亡者有之,或因慾火太盛,脹陽難脫而死亡者有之,此皆因雙方不能調和其氣所致耳。
觀其脹陽不脫而亡者,則知煎熬中,其氣力旺無比也。
而世不知利用此種煎熬之力量,循環其氣于周身,以延年益壽,只知急色泄欲,而夭亡其天命,良可慨嘆。
【1.12 動物受胎原理】
至于受胎之時,乃雙方精卵,盡入蛋殼原子之內,化合成一原子球,如蛋黃蛋白之割界。
此原子球,具足父母之力線典型在內,力線型流行作用,即成后代之子孫。
所以鵝生鵝鴨生鴨者,乃因其力線不同型而稍差之故。
達爾文之進化論,乃誤解力造其質之理也。
且原子球之核,具足磁性之力,故能吸收蛋黃蛋白之質,以為胎子助生之用。
吾人打破蛋殼而觀,則其中有一螺旋形之眼者,乃磁螺之中心位置也。
若磁性盡失,則磁螺之眼必散,黃白混雜,而無分二力平衡之界,必成腐敗之蛋,而無生機矣。
【1.13 受孕之預知】
至于人類胎生胚孕者,當父母交媾時,其精卵盡收入子宮之內(非胚孕時則不然,事畢之後,其男女雙方所泄者,必盡流出陰門之外),化合成一原子球。
一方面由原子球之磁性,吸收其母體之質,以為助長之用;
一方面由父母原賦之典型力線發展,而變為胎兒。
所以受孕之刻,其男女雙方所泄之精卵,盡攝入子宮之內,毫無一滴漏泄于外。
此乃凡為人父母者,所應預知其胚孕之要點也。
然現今稱為科學醫學最發達之期,尚不知此道,而醫師不教導為父母者之預知,及至過後,始驗荷爾蒙之變化,而判斷其是否有胚運,此實為令人百思不解也。
上段已經詳論道家玄理,與科學合一之修仙原理矣,所以吾人應觀夫太陽及地球自煉其本體,亦為質力兼用,而且質力相因而生,力造質,質生力,俱出自本身。
吾人用本身相因而有之質力修煉,亦與太陽地球一體,豈不成功哉?
又觀動物之生長,乃由父母精血媾合而來。
而始初乃精血,及後變為骨肉,始初乃流動之質,及後變為堅固之體者,皆由內外陰陽二力交壓中所造成也。
又如果實之成,乃由花蕊中來,而花蕊之虛,能變為果實之實者,亦陰陽二力內外交壓而成之也。
故修煉即是修煉力,煉力必能變質,變質則變其內部核子充實,而打破太極中界,以達到陰陽暢通無阻也。
綜上種種證明,均是力能造質,而力亦能層級遞級變化其質。
吾人生由父母,是力之造質,及後修煉為仙,是力之變質,此是道家修煉之原理。
太陽既能久煉成丹而發光,地球久煉成火山爆發,則人類依太陽地球之苦煉法而久煉,亦必成丹火而破界登仙。
此是科學之太陽地球,用本身吸引離心二力,煉其本體成丹火,與玄學之道家,用本身陰陽乾坤二力,鼎爐煎熬,攝氣蓄聚于中,而成科學玄學二理合一,毫無二致焉。
人類稟受天之靈性而生,始能得到男女陰陽特殊之交媾,上離二天口相吻,下坎二地口相接,故陰陽二氣,由離上口坎下口,循環流通于內中,則風雷自通,中界太極無阻,乾坤陰陽自然合成一體。
是之謂煉內丹。
【1.14 禽獸交尾陰陽氣不能對流】
至于禽獸之交,僅能得坎二地口相接,不能達到離二天口相吻。
此乃因禽獸系天地濁氣所生,故不能與人類靈氣所生者,享受平等,而禽獸泄氣所生者之修仙亦難矣。
然禽獸又天賦予特殊之天靈,而巢知風穴知雨,是其預知之靈性。
所以禽獸之精者,亦能預知其天地真氣所在之方,向其該方攝取真氣,煉成風雷,而達精靈之境,變為妖精魔魅,非乾坤正氣之天仙道也。
【1.15 呂純陽道果至今仍在】
世傳呂純陽仙師,累次下凡顯圣度世,且受歷朝皇帝誥封道號,足見其彌綸宇宙之道力,長存不滅,聚則為形,散則為氣,任意逍遙于古往今來之間。
余于戊辰年夏,赴?
省親,在美中美輪船中,上午九時許,全船搭客喧嘈不已,惟余白天作大夢,見呂祖鐘離二仙立于身旁,向余稱曰:我乃呂洞賓,特來引你回家去。
余驚醒,則飄影而逝,故不得入境。
拘留月余,原船遣還。
此後余亦自知其世緣淺薄,故由科學之理,進入研究玄理之道。
由此象跡而視,足見道家確有玄妙之處,而吾人不知也。
【1.16 人身十二時之變化不同】
人之身體,與太陽月球之吸引力,有極大關系,所以一日十二時中,因太陽吸引力偏差不同,故其各部位之變化,如潮水之漲落,自頂至踵之動脈,流行以往,全不相同,是之謂外行動脈變化也。
一月有朔望三十日,因太陰吸引力之偏差不同,故其內部之變化,亦如潮水之漲落,在于內臟各部位之增減力,亦不相同,是之謂內行心臟生變化。
吾國醫學,能由外脈而知內臟,即斯理也。
所以陰人有月經之行,陽人有動脈之膊分道而審,陰陽合一,此皆道家內外功法也。
此法歸于醫學之針灸法,其現世所傳者,惟恐不真耳。道家能按時按月而行其內外二功,則其道成也速,因動之所在,以摩動化之,則調和乾坤,中界太極無阻,自化其形為烏有。
此乃一元二具化宇宙觀,始終聯合之本元真理也。
蓋始則一元大氣,彌滿于宇宙之間,是無之始;終則結成星球與萬物,是有之終。
始終循環,萬物變化,故曰無中生有,有中變無,滅極必生,生極必滅,以成生滅循環無端,此生彼滅,彼生此滅,互相交替,減補生缺。
故現代科學家稱為質力不滅,宇宙永存。
但其始無由來,終無從去,故曰無始之來,無終之去。
所以宇宙之有,名曰性理自然流出,歸之于玄,亦曰不可思議。
此乃元始之道也。
而元始之真氣永存,宇宙乃能不滅。
此永存之真氣所到刻方,萬靈集應,攝物藏形,乾坤為境,風雷為媒,遁入太極之裡,無影無蹤。
此是一元初氣,依刻集臨,而造化其兩端,無中生有,有中變無。
驟發所致,陰陽感應而成,亦為不可思議之實物驟隱驟現,是之謂實中之玄。
太極貴平靜,靜則萬物受其真氣。
若太極動,則接近太極之風雷必起,而敗氣泄。
所以太極動中,所受之氣者,乃敗氣耳。
故暴風驟雨烈雷之刻,不可攝取敗氣,是為攝生之要旨。
又其真氣所在之方,其反方乃敗氣之所在,此乃陰陽相反之理。
所以攝真氣之刻,反顧必敗,且成人神陰陽二界相反其處位。
【1.17 陰陽二力圖表各種試觀】
試觀陰陽二力逆行圖,將內外二力曲線變為直線,則中界之圈線必斷。
是之謂中界破裂。
科學中界破裂,則核子沖出而爆炸,玄學中界破裂,則陰陽暢通無阻,實世之物,陰陽皆順,乾坤聚首。
故關鎖中界,吸引力不能侵離心力,離心力亦不能侵吸引力。
鬼神不能犯萬物,萬物亦不能犯鬼神。
所以人世不知靈魂,靈魂亦不知人世,皆因中界關鎖。
修仙之道,即修煉核子內丹,爆破中界,陰陽不隔。
故曰逆行為仙,而乾坤分頭拉直,貫通一體,各歸本元之位。
蓋萬物之生,由乾氣下降,坤氣上升,彼此交感中來,故成原始人祖,及萬物之祖。
所以乾坤聚首,交在于界,而生萬物。
萬物逆行,則乾坤自歸本元,乾氣上升,坤氣下降,拉曲管成直洞,安能有阻之界?
如將一火箭炮筒折屈為二,則屈折之處是界,下降者止于界,上升者亦止于界,彼此不能暢通。
若將其曲折之二,拉直為一,則上可通天,下可達地。
此乃科學與玄理合一聯貫之道也。
打破人造微粒原子二力平衡界,則中子裂而原子殼破,核子自然射出,以成爆炸。
打破自然大原子二力平衡界,則中界裂而地球大原子殼破,離心力之核子自然沖出,以成火山之爆發。
此是科學之破界。
打破太極中界,則乾坤直接,暢通無阻,是之謂神仙。此是玄學之破界。
【1.18 世人僅得死亡一刻破界】
凡人之破界,乃在死亡之一刻。
乾坤分離,乾脫靈魂,坤脫屍體,魂離之後,其界自關,歸其度境,永難復返。
是為陰陽之度關了卻彼此,以成相對循環。
生由無中生有,死由有中變無,皆是性理自然流出。
至于地球破界,乃火山爆發之期。
過此期後,其界自關,噴出之火,歸其度境之空間,永難復返地心之內。
此是內外之質力,度關了卻其彼此境界焉。
得道之仙,非魄非魂,非坤非乾,坤集其魂,乾聚集屍,飄蕩無體,通天達地。
此猶火山噴出之後,其散體彌滿空間;核子爆炸之後,其塵埃散撒宇宙,同一理也。
所以神仙得道之后,其道行亦彌綸宇宙焉。
觀夫萬物,由核仁而生,故此核仁之力,永存不滅。
如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已經結束其生命一段落。
然核子又復生,故成永存。
道家煉丹,乃煉核子聚集永存,然核子之存在,乃在于原子殼不壞,若原子殼變壞,則核子無存焉。
所以人類應趁此原子殼不壞之身,而煉其核子不壞之丹,則春夏秋冬雖然改換,但其核子長生不老焉。
至于科學中之磁力而論,因地球轉動中,各緯度力線不同,故其曲度亦到處不同。
而其曲度多似螺絲狀,內力外力相對進行,會合在于界線之上,以成平衡。
及至子午線,則成直線,破界直貫南北,而得道乾坤合一。
蓋運轉物體,其軸轉而不移,故其線直,其他各度,則轉而且移,必成曲線。
所以地軸乃直線,而現磁力,其他各處,均含有大小度之曲力,不能現其磁力也。
【1.19 磁力無形比神仙】
以宇宙本體之總力而論,則磁力可稱為萬力之仙。
蓋午屬乾天,子屬坤地,天地貫通,非仙而何也?
所以磁鋼之死物,亦能仙而活動,以其磁鋼之仙力,超度其同類之鐵,互相吸引,彼此合一,登其仙域。
至于吾人造磁之時,用螺纏線,曲卷其鋼鐵之本身,然後于線之兩段通以直流電,則鋼鐵之本身力線,必起運轉作用。
中間部位,曲度運轉,且因填充性之限,與中界互吸作用,故不能再行吸物。
只存兩軸之直線,與單吸力之引其異性而吸之也。
科學之法如是,而玄學之作法,則壬癸乾坤天地現藏而交通,亦不外于斯焉。
【1.20 銀河仙境之所在】
太陽兩軸上之磁力,造成銀河,而運輸其外界宇宙元素大氣,以補充其九大行星子孫之給養。
所以銀河者,乃太陽之仙境也,能貫通乾坤,直達蒼穹,暢通無阻,其生其滅,其來其去,皆由斯道。與其他恒星,交替生滅,以成此生彼滅,質力不滅(觀本書首頁序言,則知銀河居空間之位置)。
余用哲理遞推中之理論,造成圖說,已見于拙著《創化真理上卷》中。
與現代天文家,用望遠鏡及分光鏡所臆測,而倡言銀河有萬五千光年至十萬光年之遙遠者,大不相同。
若用哲理辯證論,于彼此相對性比較,其冥王星數小時光年者難知,銀河萬光年者易知,而能攝入影片之中,則其理論之矛盾,可想而見。
余嘗作十余圖,處處證明銀河必在太陽軸之上,且地球與九大行星,皆成交叉式通過太陽中心。
而地球又是S形軌道圈,故分冬夏偏極之不同季節。
銀河出現于地球向日之夏極,亦因斯理。
茍如天文家所說,銀河乃宇宙之腰,則銀河應當于地球背日之冬極出現,方位合理,又足以證明天文家學說之矛盾也。
今假令地球軌道圈是平面式,則一周年僅有春分秋分之平分晝夜,不能有晝夜長短冬夏之分。
因地球有冬夏之分,故知其軌道圈為S形而非平面形也。
因是,則地球上所觀之銀河,有南半球觀太陽南軸之段,北半球觀太陽北軸之段,且在南北半球所見者,乃中間之一段。
其近太陽軸之段,為太陽光線所射而不見,其外段則插入天空而去,遠遠朦朧。
故天文家疑為十萬光年者,即外段之銀河也。
【1.21 道家層破關界之修煉】
至于道家層破關界,而修煉為仙,必須有層破之道行,代天行道,無道行則不能得道果也。
所以道之層級,一曰人遁,在其未修之先,以利物濟世為旨。
人遁既行,則其心在道,再修風雷神遁。在起修之初,與時俱遁,尤以利物普濟,行世度人為本,則不負天道。
然後再修地遁,即與日俱遁,而以救苦救難,行其天道,再修天遁,即與月俱遁。
入于此期,自然明賞罰別善惡,而行其普度普懲,代天懲賞。
再修劫道,即與年俱遁,而避其劫難之鄉,進入安樂之境。
逍遙物外,與天地同齊,層破關界,羽化登仙。
是之謂大羅天仙。
然其層破關界,須得到時遁真氣之方,日遁真氣之位,月遁真氣之候,年遁真氣之地。
當真氣所在之方,或進或退,或斜或側,或俯或仰,只在于正,不可側轉。
仰則足以上達天庭,俯則足以深入地府,皆在于真氣所攝也。
震為初陽,其行也剛。
巽為初陰,其行也柔。
此二剛柔之鄰,為太極中界。
故收拾萬物歸中,乃風姨雷伯,動蕩所致。
因雷者暴也,暴亡歸中,乃雷伯之令。
風者溫也,溫之為瘟,拖延歸中,乃風姨之令。
所以風雷二劫,人世常存。
若直接受其災者,現世夙根,皆有關系。
陰陽覆載之體用,年周七百二十,乃九洛完十河之體;
月推七百二十,乃九洛完十河之用。
體以度為體,用以完宮為用。
體覆用載,年月如是,日時亦然。
時又分刻,一時分為八刻宮,周而復始也。
一日十二時,乃一體十二用。
體者,本人本物也。
用者,人物之行事也。
一卦三爻成一體,二卦六爻成二體。
二體相配,必有一用。
故配卦互體互用,因動靜而分別,靜者為體,動者為用。
此乃用事中之先後體用,非主賓人物之體用也。
若一主賓人物之體用而論,則日卦為穩定之主,時卦為移動之賓,此又非用事中之動靜先後體用矣。
然周易不以一日為體,十二時為用,故尚未知本主之人物,只求其用事本身六爻動變,先後體用,其斷事必不驗者明矣。
蓋天數日時之主人既未有,豈能有動占之事可行?
所以體者乃本身之體,按時行事耳。
日時二卦不知何在,而事一無所有,豈能有事可行哉?
此是周易之陰陽理論,尚未臻于完善焉。
因占卜之卦,均是動用,雖以占者為人物之主體,但舍其日時天地正數于不顧,是舍定數不用,而用不定數也。
所以占卜中,應取一定數之時為主體,以不定數之動占者為用,則動靜使用俱備矣。
【1.22 周易與邵康節卦之比較】
余以為周易乃一種事物之代名記載者,非陰陽玄機之妙用也。
徐世大顯圣所著《周易闡微》一書,說得極為透徹,據其考證中所得結果,則周易之作者,乃晉人中行氏在罹難被囚不可解救中,所擺布之隱話,冀其分泄于外,以待援助脫難。
此實為啟讀易者之大蒙。
且周易之後天八卦,實乃事物之卦,無方無數可言,而後人不察,竟將其布方布數,致令後世之文化進展,影響甚大。
如奇門之用後天卦布宮,故其法其數錯而不知,與天地玄機之數相違者遠矣。
此實為後天八卦所累也。
又如道家取坎補離,以為歸元返本之理論,亦僅知人物之煉內丹,而不知坎離真氣之方何在。
此是攝氣不得真正方位,亦因後天八卦之所累也。
所以世人僅知東方乃日出之朝氣蓬勃,而不知東方乃離位先天真氣之所在。
且不知西方日落之暮氣,實乃坎位真氣之方。
故二真氣之中,僅得一離氣而失坎氣。
是不啻為舍陰取陽,覆載不全而失一,豈能返本歸真乎?
蓋此種攝氣法,僅可延年益壽,不能化形為氣,彌綸于天地之間,豈可為仙乎?
此皆因後天八卦之累也。
宋邵康節先生,雖知其後天八卦布位之錯誤,而不敢直言。
因昔日帝皇之世,以尊孔為主,凡訴孔者乃叛逆之流。
周易由漢代劉歆等傳經中,奉孔以自尊,故邵康節有所忌諱而不敢直言。
然焉知其不為劉歆等妄稱捏造為孔子周公文王所創者乎?
【1.23 真氣攝物可隱形】
至于道家攝取真氣以煉丹田之法,宜坎離雙修,東西朝暮兼攝。
蓋攝離氣可以長生,攝氣坎可以化形。
能得長生化形二氣于中,非仙而何也?
此二氣之真時真刻,能攝萬物,藏形遁跡。
余凡三見寶物隱形,百搜不得,過時復現。
審知其中,必有玄妙不可思議之處。
當在真時真刻實物隱形之際,摸之如捕風,索之如捉影。
但失其真氣所攝之刻,回頭一顧,則驟現于當前。
此種普通實物,既能乘氣而遁,則其動修之人,豈不仙乎?
余從前篤信科學現實之理,雖明無中生有,有中變無之哲理,然在天空渺茫之際,究竟神仙歸于何境?
玄以為無中生有,有中變無,乃元始天地初創,與窮終天地毀滅,而不知始中終,乃一貫存在,其無中生有之有中變無二真理也。
故從前余多辟神仙學說為荒謬無稽,及至觀物遁形之后,一旦豁然而悟,頓改其從前無形固執。
吾人應明了宇宙間萬物之祖宗,乃天地二氣交攝而始,其現者乃無中生有也。
故曰無極之玄,生出極之現。
若人類或萬物,能攝取日月精華,天地兩氣而終,亦必成有中變無。
故曰太極之現,變為無極之。
以完始完終,豈不仙乎?
太極因陰陽混化歸中,故非陰非陽。
因其非陰非陽,故無方無位無界,而至于,無體,到處皆有其境,即無中生有之元始,與有中變無之歸中也。
人世因有位有界,陰則在陰,陽則在陽,太存形于陰陽之間,為界所關鎖,不能入太極真境。
然太極乃元始真氣所在之境,故能攝物化為烏有,歸于元始之無。
所以道家應修到太極真氣遁,始能化實形為烏有,而與元始太極同齊,以至于大羅天仙之境。
道家所謂黃庭者,乃萬物歸五黃中庭太極之謂也。
昆侖者,乃頂極泥丸宮透出上界之謂也。
道家之學,多有隱話,世人難識。
如鉛汞之義,後人解釋者差之遠矣。
蓋鉛者凝固也,汞者流動也,凝固之精稱為鉛,易泄之精稱為汞。
猶鉛或汞,入在鼎爐之內,則必化為氣而上升也。
所以道家以鉛汞,喻其乾坤交媾煎熬。
蓋精液入于女鼎男爐之里,亦如鉛汞之化為氣焉,故以鉛汞喻其煉丹也。
九九金丹奪真氣,真氣攝提便飛升。
但觀時間隱藏物,遁形常在目前應。
太極渺茫磁石懸,攝提道果鐵靈仙。
凡世俗夫如銅錫,豈能得磁法力牽?
凡質是實有,力是虛玄。
太陽吸引力,地球吸引力,磁石吸引力,皆為虛玄者,然可以用此種虛玄力而攝實物。
所以太極之虛玄法力,亦可能攝提道家有功果者之實有而飛升。
【1.24 卦之變體與變位】
凡卦之陰陽相交,則必生變。
然變者皆在八卦之內,不能變出八卦之外也。
乾坤交中,則變為坎離。
乾坤交始,則變為震巽。
乾坤交終,則變為艮兌。
所以八卦之元,只有天地乾坤二卦。
乾定位于天午南,坤定位于地子北,故能坐地向天。
乾坤初交,則體變而位亦變,移于東北西南成震巽。
乾坤中交,則體變而位亦變,移于東西成坎離。
乾坤終交,則體變而位亦變,移于東南西北成艮兌。
此乃先天八卦數位,實為天地玄機之正宗也。
世人不察,將後天之事物卦,作數位卦,致令數位錯亂,乾坤顛倒,玄機差誤,即在于斯。
【第二章 奇門遁甲與河洛卦數之關系】
2.01 奇門之起源
溯自風后氏演成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卦數,後繼之于姜太公,刪成七十二局,張良約成十八局。
而本數之變化原理,料系秦皇焚書所滅,或因玄數明哲者稀,故後世僅傳其法,不知其理,弄成理滅法錯而不知。
雖有後之明者,然亦為歷朝皇帝所限制,列入禁宮金柜。
其所傳者,乃顛倒偽數,致令後世愈弄愈迷。
奇門之不驗,必在于斯。
且一般行奇門之術者,多為淺見之江湖術士,非真明哲之道學者。
故其錯誤而不知,仍然以誤傳誤,不能更正。
此皆因奇門原理泯滅,致令考核無由耳。
余以原數造圖,依圖推數,重演其理,必不致于誤焉。
茲將奇門數理圖繪之如下。
[attach]92837[/attach]
[attach]92838[/attach]
[attach]92836[/attach]
冬至後陽順局,由一起至九。
夏至後陰逆局,由九起至一。
所以三奇六儀因之而改變,以成順者從順,逆者從逆。
其余則仍然依舊不變。
凡三奇六儀行地盤九宮,則戊隨局數起六甲,在隨丁丙乙。
凡三奇六儀行天盤九星,則戊隨局星起六甲,再隨丁丙乙。
奇門之星門行宮,以圓數為主。
奇門方圓順逆活盤圖表:
[attach]92840[/attach]
方圓闔辟終成數表:
[attach]92841[/attach]
圓洛數變為方洛數行宮次序圖:
[attach]92842[/attach]
化出歸原,方圓二遁一體,異在行數次序不同。
如天是英景,故乾到處是英景。
天地到處相交,水火到處相同,方圓到處同遁,闔闢到處開關。
由此二表觀之,則方數行宮不能化出歸原,可知奇門乃圓數行宮也。
方圓闔闢對照表:
[attach]92843[/attach]
【2.02方圓闔闢分開成卦原理表解】
[attach]92844[/attach]
奇門乃因此理而布數,故宮分干宮與支宮兩種。
干宮配星是刻卦,支宮配門是時卦,而各行其道。
此乃闔闢開關而成陰陽分合之理也。
乾本為方闔九,英景闢之,則變為圓一。
兌本為方闔四,輔杜闢之,則變為圓二。
離本為方闔三,沖傷闢之,亦變為圓三。
震本為方闔八,任生闢之,則變為圓四。
中為太極,不分闔闢。
巽本為方闔三,芮死闢之,則變為圓六。
坎本為方闔七,柱驚闢之,亦變為圓七。
艮本為方闔六,心開闢之,則變為圓八。
坤本為方闔一,蓬休闢之,則變為圓九。
此乃方圓闔闢動變中,其數不同如是也。
玄數之道,妙在陰陽之間,其他種種,乃代體代用耳。
代體為花甲干支,代用為五行生剋。
然皆不如陰陽卦體行宮之效驗。
其所不驗者,必管非其屬。
天運錯入地宮耳。
蓋陰陽者,宇宙本體也,積三爻而得方卦,合六爻而成圓卦,此乃方圓二種卦一行一住之別也。
方卦主靜是住,圓卦主動是行。
方卦用于山川之大運,圓卦用于日月之小運。
因方卦是闔關則大,圓卦乃辟開則小。
若不知大小闔闢方圓動靜行住,則不能言陰陽五行矣。
其他一切皆人為之代數代名耳。
若代不化出,歸不還原,則代非其所代,致使歸不得原位。
所以陰陽之運行,以化出歸原為其數之正道。
然非一半淺見之江湖術士,所能得而深知焉。
後世不察,亂立神煞名目誤己誤人,莫甚于斯。
蓋煞者,乃陰陽失調,人我相戰,主客相侵,天地顛倒,是之謂煞。
若陰陽調和,人我互尊,主居主位,客居客位,天地配合,安能有戰?
無戰則無煞矣。
所以煞者,乃陰陽數中涵之,非鬼神破界相犯也。
今將其玄數代替之理,以明之。
如一二三四五,代圓數之天行。
則甲子代一,而一屬乾卦。
乙丑代二,而二屬夬卦。
丙寅代三,而三屬大有卦。
丁卯代四,而四屬大壯卦。
戊辰代五,而五屬乾方中界。
此種代化者,乃數與花甲干支及支圓卦互通也。
若以一二三四五,代方數之地住,則一屬坤居北方子位,二屬巽居西南未位,三屬離居東方卯位,四屬兌居東南辰位,五屬中宮為太極。
又如一二三四五,化圓數之地行,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中五,由南、而東南、而東、而東北、轉入中宮。
此乃一二三四五數,代替所屬皆不相同,而分為天行、地住、地行,以為化出歸原之用也。
蓋天行者,乃日月時刻也。
地行者,乃配天而成上下卦也。
地住者,乃山川形勢方位也。
所以數之化出為天行,則歸原亦屬天行;若數之化出為地住,則歸原亦屬地住,不能顛倒錯亂。
而前人陰陽之數,以宋邵康節先生所作者為正宗。
其他雜說,乃後人不明陰陽之道者亂配,其胡天胡地,顛倒乾坤,實為不堪研究焉。
卦有大小闔闢,宮分方圓覆載。
闔以方地,故得九宮八卦之覆。
闢以為天,故得六十四卦七十二宮之載。
何謂大宮,大宮者乃單一地位方卦也。
何謂小卦,小卦者乃雙配天地卦也。
何謂盤,盤者定地之穩位也。
何謂運,運者配天之行位也。
天運臨地位,陰陽配合而參媾,故得以生長事物,名曰天星落斗。
天運不逢地位,陰陽不交,是為游蕩,安能有生哉。
生剋有方圓,五行分干支。
方之五行是十河,圓之五行為九洛。
方之五行是干管,圓之五行是支管。
所以干管者,有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支管者,有南方九四金,北方一六水,東方三八木,西方二七火,中央五宮土。
方行六十數,故以干為主。
圓行七十二數,故以支為主。
方行以五為周期數,圓行以六為周期數,而別為六元陰陽,與三元陰陽之分。
六元陰陽者,二年周期之陰陽也。
三元陰陽者,一年周期之陰陽也。
三元陰陽,其數以六十為主,故用干。
六元陰陽,其數以七十二為主,故用支。
此是干行九宮,與支行九宮,二者用其洛數之別也。
行陽儀或陰儀之數,支則五行為周期盤儀,干則六干為周期宮運。
所以十支行遍兩儀者七十二也,六干行遍一宮者六十也。
于是乎分為干是小數陰陽,以時刻而審事物。
支是大數陰陽,以年月而紀朝代。
此外尚有七元陰陽,其數以二十八為周,以七為象,大小參差不齊,乃無窮期之陰陽也,極為難推。
測知過去未來之事,以斯數為主,六元三元為副,三數合參,以觀其變。
非夙世因根稟厚者,誰能得斯?
故不須談也。
七十二數曰圓,乃初生之先天基本數也。
六十曰方,乃後天之洗滌污垢數也。
先天不凈,用後天洗滌之,以補其缺,此乃方圓二種數,分別而用之要旨也。
【2.03 貴人歌訣之辯證】
按奇人貴人之歌訣,料必以誤傳誤,茲錄之于下,其古歌云:
甲戊兼丑未,乙己子申鄉。
丙丁亥酉位,壬癸卯巳藏。
庚辛逢寅午,此是貴人方。
而貴人圖,由辰戌天地門戶,平分陰陽二貴。
自辰至戌曰陽貴,自戌至辰曰陰貴。
由卯至酉陽貴當令,由酉至卯陰貴當令。
因前人之貴人歌訣,其庚辛壬癸所涵,全不相屬,故貴人不合理。
茲解釋于下以明之。
乙居震八,己居巽二,是洛方數宮。
而巽洛反轉前面腹部,則變為河體。
以成乾九申洛方數之河體。
然乾與坤配,故子與申同用,是乙己子申也。
甲戊則丑未乃其所屬,自不待言。
丙居離三,丁居兌四,是洛方之數。
而酉乃兌之河體,亥乃艮之河體,艮兌相配,故丙丁配亥酉。
至于壬居坤一,癸居乾九,是洛方數宮。
而乾之河體是巽,居午宮,應當壬癸配寅午。
庚居坎七,辛居艮六,是洛方數宮。
而坎之河體是己,故庚辛應配卯己也。
不論何卦,皆有闔辟,奇門亦然。
闔者總也,闢者分也。
奇門乃闔一符而闢十時,是符時之闔闢。
再而闔一時而闢八刻,是時刻之闔闢。
故門使乃符之闢者,而星符又變為使之闢者。
彼此相互闔闢,相對循環不盡。
所以十干天日自由選,惟有選時到卦方。
走馬起基日為重,飛天適達用時良。
三奇六儀之行宮,以局數為準。
如一局戊入乾地宮,三局戊入離地宮之類,則三奇六儀,自然排在活盤之內矣。
三奇到靜位為貴,六儀到動位為宜。
但又預觀天地二盤之干生刻,此乃奇門用靜位,與用動位不同之處也。
何謂六儀?
夫六儀者,即六符也。
因一局共有六符,甲子一符,甲戌二符,甲申三符,甲午四符,甲辰五符,甲寅六符。
然一局之中,僅換符使之首于星門,其余六甲則不變。
故同一戊己庚辛壬癸六儀,及同一乙丙丁三奇。
此乃一局之中,換六星符六門使,而不換三奇六儀也。
【2.04 奇門換局之數】
陰陽之道,有始有終,故天地有始終,萬物亦有始終生滅之變換,而奇門之數亦然也。
所以奇門每四百八十年,換完七十二局,而得一次正局,其余者又變為僵局。
在僵局之中,每八十一年,一換其冬至日循環交替,即八十年增加四百二十日,滿足七元之數,與二十八宿演禽之數相符。
蓋每年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成歲,除去六元三百六十數之外,尚余五日四分之一,積八十年則變為七元之數也。
前八十年已經由增加一元之數,改換十二局于先,後八十一年則變為第十三局起始。
統歸于四百八十年,其增六元滿七十二局之數。此期始能得一正局。
而正局者,乃正統之局也。
過此期後,又變為僵局。
前人所謂五百年,必有皇者興,乃指四百八十年,必有一正局也。
劉伯溫所謂五百年間出聖人,即指此數而言。
由黃帝紀元聖六十年,為元運起始,及至今日,僅有九次正局,其余者皆為僵局。
茲將僵局之數舉例如下。
如清光緒二年丙子歲,癸亥日冬至,及至民國四十五年丙申歲,又為癸亥日冬至。
乃八十一年,七元滿足之交替。
又如光緒二十五年己亥歲,甲子日冬至,及至民國六十八年己未歲,又為癸亥日冬至。
亦為八十一年七元滿足之交替。
在此八十年中,因增加一元之日數,已經改變增加十二局,在增加十二局之間,不合氣節者,有盈有虧,而成取舍中之超局接局,以合其僵局之正數。
尤以冬至夏至,陰陽二遁,為最緊要。
此乃奇門僵局之數,作一始終結局,皆以冬至為主也。
由光緒己亥年甲子日冬至起,至今己亥年冬至日止,則增加三百一十五日,而合戊寅為冬至日之數。
若依余所作七十二局之表而推算奇門,則其數之差,亦不甚遠焉。
【2.05 夜子之交】
凡子時分為早子夜子二種。
而夜子則交于下日。
然尚未換天地盤而過之。
故交者夜子也,接者早子也。
凡交與接常生變,故其事必與前不同。
所以夜子之交,分為五子之涵義不同焉。
夜甲子則交于對面戊中。
夜戊子則交入中五。
夜庚子則交于對面丙離。
夜壬子則交于對面癸乾。
是為五子之交。
于是乎有其涵事之義在內焉。
夜壬子者,乃群雌粥粥之坤也,無故自來,和乾調濟。
夜庚子者,乃坎險之賊也,遇丙離少婦而難施。
夜戊子者,乃說合之媒也,調和于彼此之間。
夜丙子者,乃離艷之婦也,弄金玉于掌中之舞。
夜甲子者,則統一為籌,而為東道之主人翁矣。
盤中之卦分為天地陰陽,夜子屬陰,早子屬陽,陰卦用陰,陽卦用陽。
【2.06卦數起例】
經緯覆載一樣同,日南月北對行中。
陽年本是日當令,陰年月道最有功。
地過赤道反盤卦,陰陽轉面不相同。
例如生於光緒己亥年十一月十六日未時(己亥年丙子月庚申日),將本年月日時作為盤期,及奇門行時刻之數,記之於下。
得午期覆丙之坤,而行宮於幹,是為大體大用。
又其小體小用,則載癸之壯,而行宮於巽中。
詳查其數,則所得之出生卦適值如下,而合於己亥年十一月十六日未時也。
[attach]92889[/attach]
靜者稱為盤屬根基,動者稱為流行天運。
根基在於羅盤河洛,動運由於天運轉移。
本例用月之法,用丙子月,則庚申日尚未度冬至,仍屬己亥年管。
而未過盤,亦即己亥年不能管丙子月。
若用甲子月,則命理之逆行者,須接癸亥月,而非乙亥月。
因是,則仍用丙子月為合。
至於天盤,則用十二元陰陽二盤週期。
是交行盤七十二,分陰陽順逆日。
奇門用六元一盤陰陽兩儀週期,是旋行七十二,分陰陽順逆局,然後用時交宮刻。
二者不同若是也。
【2.07 布奇門之程序】
1.布奇門局數。
2.布奇門符使數。
3.分奇門時與刻數。
4.布地盤九宮靜三奇六儀。
5.布天盤九星動三奇六儀。
6.分別陰陽順逆。
由上而下,凡順局,地盤九宮順,天盤星門順,三奇六儀順。
逆局,地盤九宮逆,天盤星門逆,三奇六儀逆。
而順逆二局,俱由上而下。
凡逢中正界是五,乃卦空之數,即中宮太極之玄空也。
須生巽六為五,變坎七為六,變艮八為七,變坤九為八,則八刻之卦俱足。
前人所謂禽星寄坤即巽宮也。
奇門乃用日時刻三者之數,而舍年月于不用。
其三者之中,尤以刻卦為最緊要。
倘刻不確,則奇門之數不真矣。
故一年統為七十二局,約為陰陽各九局,順逆各布九宮二遁。
而以十時八十刻,合于九宮九九八十一數。
故與遁去一甲作真氣刻之數暗合,即八十一刻除去一刻作真氣刻。
俗稱為十靈刻向乃此刻也。
其真氣刻到之宮,向其攝氣則吉,背其攝氣則凶。
當攝氣之時,不語不動,則萬物隱形,回顧必敗。
奇門用刻,以星首所值之宮為首刻,輪次數去,逢禽則空,次星遞補,以合八刻。
奇門時之用,乃以門使配宮,合成各時卦。
而門乃上卦,宮乃下卦。
奇門刻之用,乃以星符配宮,合成各刻卦。
星上卦宮下卦。
總之,奇門以日卦為主為靜,以時卦為賓為動。
再變又以時卦為用,而取卦刻之體,以成體用重重也。
刻卦乃三奇之體,配門時之用,時刻兩得,體用兼全。
以成刻卦護方,時卦得方。
若能并得其真氣所至之刻宮,則奇門之用全矣。
然刻本為最動者,宜作用觀,但動極生靜,定動于靜,故刻卦變為造作穩定之候。
而穩定候之卦者,乃體卦也,非用卦也。
奇門既定局于十時之後,則取十時中之一時,而以本時之符使,住其本宮。
再輪流行于九宮,是為時值刻值之卦。
陽一局六符,由一英至六芮,禽星卦空,故六符僅得五個上卦。
陽二局六符,由二輔至七柱,除禽外,亦得五個上卦。
陽三局六符,由三沖至八心,除禽外,亦得五個上卦。
陽四局六符,由四任至九蓬,除禽外,亦得五個上卦。
陽五局六符,由五禽至一英,除禽外,亦得五個上卦。
陽六局六符,由六芮至二輔,則凈得六個上卦。
陽七局六符,由七柱至三沖,凈得六個上卦。
陽八局六符,由八心至四任,亦凈得六個上卦。
陽九局六符,由九蓬至五禽,又變得五個上卦。
此乃陽局所得刻卦之概要如是。
而陰局亦同此順推也。
卦分大小闔闢方圓天地人。
九宮八卦者,闔大方卦也。
七十二運六十四卦者,闢小圓卦也。
闢天入辟地,又成上天父,下地母,及小方子,以成天地人三卦焉。
闔大方卦。管地之龍運,以三元為周,每宮行二十年。
闢小方卦,管天之山運,一盤以七十二為周。
每宮行九年。
每山值一年。
完周後再造。
【2.08 方圓闔闢數不同】
夫所謂天地人者,山向方也。
凡用于方者,亦可用于山,又可用于向。
因山向乃父母,小方子是父母所生,子合父亦合母也。
然用于山者,不可用于向。
用于向者,不可用于山。
父權母不可奪,母權父不可奪。
若父居母位,母居父位,是為翻天倒地大煞矣。
乾為闔方九,兌為闔方四,離為闔方三,震為闔方八,中五太極,闔闢相混不分,巽為闔方二,坎為闔方七,艮為闔方六,坤為闔方一。
乾乃闢圓一,兌乃闢圓二,離乃闢圓三,震乃闢圓四,中五無方圓闔闢,巽乃闢圓六,坎乃闢圓七,艮乃闢圓八,坤乃闢圓九。
闢天配闢地,以成父母卦,所生者乃闢小方子卦。
所以乾乾是闢小方逆貪一,兌乾是闢小方順武六,離乾是闢小方順破七,震乾是闢小方逆巨二,中五是正界,巽乾是闢小方順輔八,坎乾是闢小方逆祿三,艮乾是闢小方逆文四,坤乾是闢小方順弼九。
此乃大卦小卦,圓中帶方也。
所以卦數之理,陰陽之道,圓天必藏方地,方地亦涵圓天。
陽動而變必成陰,陰動而變又生陽,或為天體地用,或為地體天用。
因時因地而不同,是為陰陽變化不測焉。
【2.09 卦數皆為化出歸原法】
奇門原理,乃數之代化歸原法,猶現代之代數學也。
其代者以星代干,以門代支,代之曰化出,還之曰歸原。
如以甲代一,則還一歸甲。
所以英星代天乾,輔星代天兌,沖星代天離,任星代天震,禽星代天中,芮星代天巽,柱星代天坎,心星代天艮,蓬星代天坤。
景門代地乾,杜門代地兌,傷門代地離,生門代地震,中門代地中,死門代地巽,驚門代地坎,開門代地艮,休門代地坤。
以成星門代天地二卦,而卦之歸原,亦同星門焉。
此種作用,名曰化出歸原。
其理與現代之科學,毫無二致。
如現代之無線電話傳真者,亦化出歸原之理也。
例如一音之音振為一萬振化出,則收入一萬音振,必成一音。
又若二音之音振為萬一振化出,則收入萬一音振,必歸原二音。
此是奇門之化出歸原,與現代科學化出歸原同為一理也。
【2.10 無中生有·有中變無】
奇門之河數,始于甲而終于癸,相交相接,化為洛數。
故洛數接癸而起乾始,交旋而終于壬以得坤。
其相交相接者,因經過關口,縮藏成減,故十干變為九宮。
九宮變為八卦,八卦變為七政,七政變為六方,六方變為五行,五行變為四象,四象變為三才,三才變為兩儀,兩儀變為太極。
由太極之有,變為有中變無之無極。
無極生有,又變為無中生有之太極。
太極者,已成之形也。
太極之來,由于待成之太始。
太始之來,由于太素。
太素者,乃一元二具化之宇宙本體也。
所以萬物之來,在交接中,由一發展至萬。
萬物之去,于交接中,由萬縮藏為一。
此是無中生有、有中變無之道也。
【2.11 九數之奇特】
九宮之數,逢十進一,十變為一,終為用九。
十河變九洛之後,即得九九無窮之數,彌綸于宇宙之間,永往不息。
此九數之奧妙,實為一般人尚未知者。
無論千百十萬,以九除之,所余之數,與總數疊加者均相同。
如一百二十三者,疊之為一二三,而一二三共之為六。
即一百二十三數,以九除之,存六不盡也。
又如九十六數,九六疊之為十五,而十五變為一五,一五疊之即為六。
所以九除九十六,存六不盡也。
奇門遁甲之由來,乃十干遁去甲五也。
蓋由一至十,其十位共積得五十五數。
十位變九位中,折一個十為二個五,而捨一個五存五十。
故遁去甲五,然后平分干支共得一百數。
而星列得五十,門列亦得五十。
以成上下二列均得五十也。
每一局首之中,符列始終二數相同,使列始終兩數亦相同。
但局中之余符,則僅得符使同終,而異局首也。
如九局之中,一局則四個一為始終。
九局則四個九為始終。
所以各局有之中長短之分。
而宇宙間萬物壽命之長短不同,亦由此數此理成之。
歷朝年紀之長短,其不同興旺者,亦在于斯。
因其始終不同之故也。
一百數者,乃總天地之數也。
以總天地之數,而配諸萬物,則有長者必有短者,始能合足其數。
而歷朝江山,猶局棋之決勝,快與慢之別,以定在總數中也。
觀夫奇門之數,逢甲則折,逢壬則交,逢癸則藏,逢戊則度,逢乙丙丁則貼,逢己庚辛則調。
其事其物,皆藏于數之中也。
癸為經藏英景,到一乾則隱而不現。
蓋癸為經藏者,凡經過必縮藏之謂也。
或藏其始,或藏其終。
或為藏天,或為藏地。
或為藏人,或藏人物,則隱而不現。
既定之位,與待逢之運者,乃方位固定于地上羅盤之位,而日月星辰,則運行于天上之度。
地靜者以待天動,動靜合一,是為得斗,天動地靜合一之運數也。
羅盤既定天地交媾之位而靈驗,則此靈驗,未嘗不是真氣之結晶。
所以道家乃奪取真氣而修煉,風水家乃求得真氣而興旺。
兩者之不同如是耳,蓋道家乃動中奪真氣,風水家乃靜中求真氣也。
【2.12 河洛相反腹部轉捩】
河洛乃腹部之象反轉而成,河轉腹部之象則成洛,洛轉腹部之象則成河。
所以河洛之順逆,亦因是而殊。
河數左旋為順,右旋為逆,是體之順逆。
故男女之別,即在于斯。
亦即由背而向,背向雙去曰順;由向而背,向背雙來曰逆。
洛數右旋為順,左旋為逆,是用之順逆。
故收受外來之物,即在于斯。
亦即由向而背,向背雙來曰順;由背而向,背向雙去曰逆。
此是天順則地逆,地順則天逆,陰陽配合之道也。
觀其九宮八卦圖,陰陽兩儀之向背旋動,即知河洛反背而行也。
河乃風起而雷牧,洛則天起而地收,其循環無端,極盡天地之奧妙焉。
縮十干為九宮,則甲戊合一。
縮十二支為八門,則辰戌丑未捨而不用。
然後加配十干管十二支,而捨辰戌為門戶不用,名曰貴人,以調和之,此乃古人定奇門法之概要也。
最貼于乙,不論美醜,日之圓也。
貼而漸離于丙,月有虧也。
美在于丁,調媚之星。
是為三奇之用。
及至壬則開遠,而再交于癸以終焉。
觀奇門圖則知之矣。
譬如人之出世,先甲于太極,次甲于折成夫婦,既成夫婦之後,則悲欣離合,相繼而至焉。
此亦即圓洛方洛兩數所構成之天理也。
若欲避免此厄,則次甲不追,三甲不折,陽不戀陰,陰不戀陽,雖在其配于天地之間,亦可以人力而為之。
是之謂神仙之道。
【2.13 行風即是行氣】
奇門之卦,有三種用行風,曰天地分行逢,曰天人行風,曰會合行風。
何謂之風?
蓋風者乃一勢氣流之方也。
如今日北方行之風,則到處之風,皆向北方而行。
猶今時坤方利,則到處之家,皆坤方利。
所以行風者,乃氣行之方向也。
故稱氣為風,風為方。
而天地行風,即山方向方也。
天人行風,即山家方與旋門方也。
會合行風,即單修方也。
天地風干支分二卦,天地相對而配;
天人風干支分二卦,天人各擇其配;
會合風干支上下合成一卦。
【2.14 四季隨太陽而變,萬物向太陽而生】
兩儀四象春夏秋冬之陰陽者,乃東為陽儀,西為陰儀,南為陽象,北為陰象。
冬至南陽北陰,夏至北陽南陰,此乃天地陰陽相對之道也。
所以冬至陽一局起乾宮,夏至陰九局起坤宮。
蓋冬至南陽當令也,夏至北陽當令也。
此乃天之冬夏行令,而地之南北受運。
所以冬季草木凋落者,乃受不得太陽之運也。
于是可知太陽之轉移,與萬物之運有關系,而受運者,乃受日月星辰轉移與表之運也。
然其受天之運,常來自于向;受地之運,常來自于山。
故向是天之動運,山是地之靜運。
向運行圓洛,山運行方洛,蓋因人乃坐地向天之故。
且山運是天星靜,一局管六符使。
向運是天門之動,受局管轄焉。
【2.15 卦數不可變,卦名可更改】
又其奇門或其他各卦之名稱,乃代名取義者,變換與不變換,隨意所之。
然其數乃天地玄理之精奧,不能隨意而更改者焉。
蓋奇門在于數,不在于各種星名。
其名雖異,其數實同,不過代名取義分別用法而已。
若數錯亂,則名義已失,而奇門不驗,豈可再用乎哉?
一月中有二氣,二氣之中有三局,故一月有六局。
一局之中有六符,故一月有三十六符。
一符之中有十時,故一月有三百六十時。
一年十二月乘三百六十時卦,則總共一年有四千三百二十時卦,乃奇門之妙用,亦即三百六十日乘十二時之數。
所以奇門四千三百二十時卦之數,乃包涵運局符使四者俱在其中。
此乃一年三百六十日中之小數時局卦也,用此法而推算三百六十年大數月局卦,則三百六十年之中,亦有四千三百二十月卦。
姜太公料是用斯大數推論萬年歌,及至張良約縮奇門為十八局之後,則真傳已失去精華,只以十八局乘六十時卦,僅得一千零八十時卦也。
奇門既一氣得三局,則一季三個月之中,共有六氣,完成十八陰局或陽局。
故一季月,共完一千零八十時卦。
一年四季月,得七十二局,共四千三百二十時卦,即姜太公之奇門數也。
【2.16 奇門吉凶各有三十六卦】
奇門時有三十六正裝斗吉時,亦有三十六倒裝斗凶時。
蓋奇門每局中有一正裝斗吉時,亦有一倒裝斗凶時。
在一年七十二局中,分為陽三十六局、陰三十六局,合陽者用陽儀,合陰者用陰儀,否則丁財之中,必有一缺。
靜運者乃闔方大運中,自然山水之運也。
動運者乃闢圓小運中,造葬之運也。
闔方大龍運雖敗,然闢方小山運未必敗,蓋因大運百八十年周難逢,小運奇門一年周易選之故。
而天機秘奧,亦在于斯。
所以奇門之數,乃改造與表者,以動運補救其靜運之不足。
因龍運敗後,如人之將死,若用奇門數山運動以修造之,如臨危獲良醫焉。
所以奇門數乃私數也,大運數乃公數也。
公數不足,私數補之可矣。
世之謂天地人三分卦,多屬籠統,不加揣摩分別。
茲以闢盤中洛數卦天地人而論,則上卦是天,下卦是地,闢方運卦九星是人。
以時間空間事物而論,則時間有三分天地人,空間有三分天地人,事物有三分天地人,各有不同之處。
時間天地人者,乃先天次地後生人也。
故一天二地三人。
空間天地人者,乃人界于天地之間也。
故一天二人三地也。
事物天地人者,乃頭上天足下地腹人。
故一天二人三地也。
若非三分卦天地人,則不能知二求一,而不能推其所求。
所以卦有日時所屬之覆載卦,及所占之介卦,而成天地人三分卦。
覆卦是日,屬主之靜。
載卦是時,屬客之動。
占得卦是媒介,奔走于主客之間,時而配主于內,時而配客于外。
所以天地人有三分兩用也。
【2.17 奇門刻應古訣】
即三奇到方八門出行及造葬之際外物來應等事。
因後天卦是物卦,無數無位,故不能以後天卦為宮位,應改用先天卦之宮位。
乙奇震到乾,有患足目人至,或小兒或白飛鳥東方來。七日內進豬大吉。
乙奇震到兌,白衣人騎馬來,小兒抱木,見應甚速。得南方契書,并生貴子。
乙奇震到離,有人打獵,小兒到為應。二十日內先進財,後進契書大吉。
乙奇震到震,黑白飛禽從北方來,或見小兒帶網來應。
乙奇震到巽,有壬穿白衣西方來,或雷傷牛馬應。一七日內進生氣契書。
乙奇震到坎,女人三五成群,或喜鵲報事。百日有商音人送田地契書大吉。
乙奇震到艮,有人著黃衣而來,不然,腰纏錢為應。
乙奇震到坤,有人著色衣來,不然鼓聲為應。七日內進財,或生氣物大發。
丙奇離到乾,黃黑飛禽成雙來為應。六十日內進財產。
丙奇離到兌,有樂聲唱喏,或南方來人有驚事為應。
丙奇離到離,有人執杖到,或春雷聲鼓聲。七日進財,且生貴子大發。
丙奇離到震,有人著青衣,或小兒啼哭經過為應。七日內進財。
丙奇離到巽,有人穿皂衣南北方來,二十七日進女人財吉。
丙奇離到坎,有人執杖東方來,或小兒弄鼓聲為應。七日進鐵物,百日進人口田地。
丙奇離到艮,有雙飛禽來,或人著皂衣為應。一月內有人送財大發。
丙奇離到坤,有人執杖著黃白衣從西北方來,或東方犬驚吠。六十日進契書大發。
丁奇兌到乾,有人穿色衣來為應。三七日進橫財,百二十日進契書大發。
丁奇兌到兌,小兒騎馬到,或南方黑云到。
丁奇兌到離,有女人成雙到,或南方有女人,或黑色飛禽成雙到。七日進財物。
丁奇兌到震,有人推文書紙筆到,或小兒持鐵器到。
丁奇兌到巽,有女人著青皂衣服,或黑飛禽,或人擔水經過。三七日獲物大發。
丁奇兌到坎,有人持文書紙筆來,或打漁網罟,或飛禽到應。
丁奇兌到艮,有人持斧來,不然,牽牛羊到為應。二七日進財大發。
丁奇兌到坤,有人從南方抱小兒來,更有黑雲到為應。
【2.18 十干時刻應古訣】
十干刻應有玄微,一一皆從時上推。
六甲貴人端正好,甲為天福吉有余。
注云:陰日甲時,有青衣婦人,陽日甲時有青衣男子為應。三年內得天祿吉。
六乙僧道九流醫。
注云:乙為天貴,主高賢為應。陽日乙時主貴人,陰日乙是時主僧道。
六丙飛龍見赤白。
注云:丙為天戚,有騎赤白馬人來,或有人著青衣來應。
六丁玉女好儀容。
注云:丁為玉女,陰日丁時有女子物色男子衣食為應。二十七進古器。
六戊旗槍并鑼鼓。
注云:戊為天威,陽日戊時鑼鼓,陰日戊時親友歌樂。一年內得武人財。
六己黃衣并白衣。
注云:己為明堂,陽日己時,黃衣人來應。一年內得貴人扶助。陰日己時,白衣人一男一女來應。
六庚喪服并兵吏。
注云:庚為天刑,陽日庚時見兵吏,陰日庚時見孝子白衣人為應。四十九日有貴人文書來。
六辛禽鳥并飛鴉。
注云:辛為天禽,主有飛禽為應,陽日辛時白衣人為應。一年內得寶。
六壬雷霆雰霏雨。
注云:壬為天牢,主雷霆也。陰日壬時,皂衣人來;陽日壬時,白衣人來;或女子抱瓶到。七日內進人口。
六癸孕婦喜欣歸。
注云:癸為天藏。陽日癸時,有捕魚人到;陰日癸時,有孕婦到為應。六十日得銅鏡。
四柱遇三棄時不用法,乃上官赴任,或婚嫁之人事法,非遇吉時之造葬法也。
本法取年月日三柱之河音五行相生則可亦,而月柱居中,以聯年日,故月柱最為重要耳。
奇門妙用最玲瓏,用神全在局行中。
媒介得中財方向,求丁仍是與山同。
【2.19 奇門七十二局表】
[attach]92927[/attach]
[attach]92925[/attach]
【2.20 奇門陽九局符使行宮表】
[attach]93017[/attach]
[attach]93018[/attach]
[attach]93019[/attach]
[attach]93020[/attach]
[attach]93016[/attach]
【2.21 奇門陰九局符使行宮表】
[attach]93022[/attach]
[attach]93023[/attach]
[attach]93024[/attach]
[attach]93025[/attach]
[attach]93021[/attach]
【2.22 陽一局甲己日符頭英分時刻行宮表】
[attach]93026[/attach]
【2.22 陽一局乙庚日符頭輔分時刻行宮表】
[attach]93027[/attach]
【2.24 山家卦例四則】
在九局中,同用丙寅時。
但因陰陽二遁中,有超神接氣之關系,故應選在氣內,及天地兩盤相生者為貴。
此是奇門用法之舉例者。
(PDF中此處少兩頁,不知為何。)
[attach]93028[/attach]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joyorocketleagueengland.wordpress.com.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