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一 中風門 語言謇澀11】
經曰:足太陰之脈。
連舌本。
散舌下。
是動則病舌本強。
又心之別脈。
系舌本。
又曰: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循喉嚨。
挾舌本。
又曰:所謂入中為喑者。
陽盛已衰,故為喑也。
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
少陰不至者。
厥也。
千金雲。
心脾二臟受風邪。
舌強不得語者。
獨活湯。
專治風懿不能言。
四肢不收。
手足 曳。
腎虛而腎絡與胞絡內絕。
不通於上則喑。
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則不能言。
二絡不通於下,則痱厥矣!急宜地黃飲子。
庶可挽回一二,如脾土不足。
痰涎壅盛而謇澀者。
是痰火壅塞上竅。
氣虛不能上營,則舌機不轉。
宜六君子加星、香、菖、遠、枳實、竹茹。
若口眼喎斜不能言。
遇風寒則四肢拘急。
脈浮而緊,此手足陽明經虛風所乘。
秦艽升麻湯。
若口喑不能言。
足痿不能行。
屬腎氣虛弱,名曰痱証也。
地黃飲子。
卒然暈倒。
口眼喎斜。
口角流涎者。
氣虛挾痰也。
六君子加秦艽、天麻、薑汁、竹瀝。
血弱舌痿不能言。
手足不能舉。
十全大補湯。
風熱上壅。
痰盛不能言。
涼膈散加菖蒲、遠志、辰砂。
驚痰堵塞。
舌本強硬。
語言不正。
正舌散加薄荷。
舌麻語澀不能言。
省風東加沉香。
脾緩舌強不能言。
半身不遂。
解語湯。
脈虛無力。
加參、苓、白朮。
心血衰少。
驚悸不能言。
得之於暴者。
祛風定志湯。
血衰心失滋養。
語言不出。
叩之不應。
十全大補加菖蒲、遠志。
痰迷心竅。
昏憒口噤不能言。
滌痰渴。
有熱。
加芩、連、薑汁、竹瀝。
舌喑脈洪。
口角流涎。
喜笑不休者。
導痰加白朮、芩、連、竹瀝、薑汁。
肥人舌根強硬。
作濕痰治。
瘦人舌根強硬。
作心火治。
雖病久正虛。
不可純用補藥。
壅滯經絡中之痰火。
若飲食如常。
但失音不語。
俗呼啞風。
小續命去桂、附加菖蒲、直中心經。
啞不能言。
口開面赤者,必死勿治。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joyorocketleagueengland.wordpress.com.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