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十五 疾病類 寒熱病、骨痺肉苛193】
(《素問‧逆調論》《腹中論》)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素問‧逆調論》。
非素所有,故曰非常。)
岐伯對曰︰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
(陰虛者陽必湊之,陽邪實於陰分,故熱而煩滿。)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無所因而寒者,寒生於中也。)
岐伯曰︰是人多痺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痺者,正氣不行也。
陽少陰多,則營衛不能充達,故寒從中生,即《壽夭剛柔篇》所謂寒痺之屬。)
帝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凡有內熱而風寒外束之,則熱必愈甚,故如炙如火也。)
岐伯曰︰是人者陰氣虛、陽氣盛,四肢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
(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風者,陽氣也。
以四肢之熱而逢風於外,是謂兩陽相得;況乎陰氣衰少,則水不勝火,故病為陽獨治。
治言王也。)
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
(陽獨治者,孤陽也,故不能生長而止能為熱耳。)
逢風而如炙 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肉者陰也,陽盛則傷陰,故令人肌肉消爍。)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濃衣不能溫,然不凍栗,是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
(素腎氣勝者,必恃勝而多欲,故以水為事。
太陽者,少陰之表,陰中之陽也。
欲多則精傷於腎而脂枯不長,脂枯則水不勝火,火勝則腎水愈虛,骨髓不充,氣涸於內,故寒甚至骨也。)
所以不能凍栗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肝有少陽之相火,心為少陰之君火,腎一水也,一水已竭,二火猶存,是陰氣已虛於中,而浮陽獨勝於外,故身骨雖寒而不至凍栗,病名骨痺。
然水不勝火,則筋骨皆失所滋,故肢節當為拘攣。)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於衣絮,獨尚苛也,是謂何疾?(苛者,頑木沉重之謂。
苛音呵。)
岐伯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不仁,不知痛痒寒熱也。
不用,不能舉動也。
營氣者,陰氣也,主裡;衛氣者,陽氣也,主表。
上言衛氣實者,言肌肉本無恙也;下言衛氣虛者,正言衛氣之病也。
榮衛俱虛,則血氣俱病,血虛故為不仁,氣虛故為不用。
人之身體在外,五志在內,雖肌肉 如故而神氣失守,則外雖有形而中已無主,若彼此不相有也,故當死。)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素問‧腹中論》。)
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
(陽脈者,火邪也。
凡病熱者,必因於陽,故三陽之脈,其動甚也。)
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
(人迎、足陽明脈,所以候陽也。
如《終始》、《禁服》、《六節藏象》等篇俱詳明其義。
言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燥,病在手少陽。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燥,病在手太陽。
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燥,病在手陽明也。
凡邪熱在表,三陽既畢,則入於陰分矣。)
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 脹而頭痛也。
帝曰︰善。
(頭主陽,腹主陰。
陽邪在頭則頭痛,及其入於陰分,則腹為 脹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joyorocketleagueengland.wordpress.com.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