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
簡介: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
本品原名黃耆,李時珍說:“耆者,長也,黃耆色黃,補藥之長,故名”。
功用:本品炙用能補脾肺之氣,升提中氣(脾氣),適用於脾肺氣虛,食少便溏,氣短乏力,或中氣下陷,久瀉脫肛,內臟下垂(胃、腎、子宮下垂)等症。
生用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適用於氣虛自汗,或癰疽不潰或潰破後瘡口不易癒合,或脾虛水腫、小便短少等症。
此外,本品還有補氣活血之功,適用於氣虛血滯的肢體麻木,或中風後遺症出現半身不遂。
對於氣虛津虧的消渴(糖尿病)也可應用本品。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
歸脾、肺經。
用量用法:一般用10~15克,大劑量可用30~60克,水煎服。
現代研究本品含有多糖、氨基酸、生物鹼、微量元素等。
能增強免疫功能、誘生干擾素,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抑制病毒的繁殖。
能增強心臟的收縮而有強心作用,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
有消除蛋白尿、保肝的作用。
能增加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紅細胞。
此外,還有利尿、延緩衰老等作用。
進補應用1.貧血及失血體虛,炙黃芪30克,當歸9克,何首烏15克。
水煎服。
2.慢性腎炎,生黃芪50克,金銀花30克,黨參25克,土茯苓 50克,赤芍15克,苦參12克,川穹15克,仙鶴草30克,淡竹葉50克,玉竹3克。
水煎服,每天1劑。
對長期尿蛋白不消的患者,有促進蛋白尿消退的效果。
3.消化性潰瘍,黃芪、黨參、烏賊骨、茯苓各12克,當歸、白芍、白及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4.白細胞減少症,生黃芪、雞血藤各60克,當歸30克,黨參、熟地各15克。
水煎服,每天1劑,久服有促進白細胞增生的作用。
5.婦女產後乳汁缺乏屬氣血兩虧,炙黃芪30克,當歸、白芷各15克,燉豬蹄2~4枚。
分3次服。
有較好的通乳效果。
6.中風後遺症,表現為半身不遂,肢體軟癱生黃芪30克,桃仁、紅花、地龍、當歸、赤芍、川芎、蜈蚣、甘草各7克。
水煎服,每日1劑,確有良好的促進康復之效。
7.糖尿病,生黃芪60克,天花粉、生地黃各30克,五味子15克,川黃連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並注意控制飲食,有一定療效。
8.脫肛,炙黃芪60克,黨參30克,升麻10克,防風8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二劑。
9.肺結核盜汗,黃芪12克,紅棗6枚(去核),水煎服。
每天1劑,連服1~2周。
10.表虛自汗,容易感冒,生黃芪10克,白术10克,防風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可長期服用。
注意事項:本品性偏溫,用之不當,有生熱助火之弊,所以表虛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火旺、癰疽熱毒明顯時,均不宜應用。
引用: http://www.pharmnet.com.cn/tcm/zyjb/yaowu/109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joyorocketleagueengland.wordpress.com.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